重疾险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深析

时间:2024/2/25 15:40:20 来源:心功能不全

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endocarditis,IE)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心内膜或心瓣膜的炎症性疾病。近年来,随着IE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的变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流行病学研究报道年发病率约有2~15例/10万人,死亡率高达14%~46%。IE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大部分人对IE没有抵抗力,因此都处于风险中。但是,在重疾险中包含了“感染性心内膜炎”,我们通过具体案例来逐一分析理赔条款。

一讲:案例

赵某花费2万元向保险公司购买终身保险后,患感染性心内膜炎,左主动脉关闭不全等疾病住院治疗花费10余万元。在理赔遭拒后,一纸诉状将保险公司告上法庭。被告保险公司辩称,原告所患疾病非案涉保险合同的保险责任范围,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法院就人身保险案件进行审理,判决保险公司依据保险合同条款,按基本保额两倍赔付赵某重大疾病保险金额4万元。

本案争议焦点:原告赵某所行“体外循环下左室流出道疏通术+主动脉瓣置换术”是否属于保险合同约定的重大疾病之一?

法官点评:

本案被告签订的终身保险合同,系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合同,应受法律保护。合同双方应按约依法履行各自义务,被告保险公司提供的是格式合同,作为保险条款的提供方,应当将合同条款的内容向投保人做出明确的说明,依据我国保险法规定,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对合同条款有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合同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做出有利于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解释。

二讲:分析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定义及保险条款

什么是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指由细菌、真菌或病毒等其他微生物经血液循环到心脏内膜,引起心内膜感染,导致心脏瓣膜赘生物形成并损害瓣膜功能的疾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

首先,通过B超检测心脏内膜有赘生物形成。其次,通过抽血化验,检查血液中是否有大量的细菌。如果,这两点都符合就基本上可以诊断为“感染性心肌内膜”了。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条款

需由专科医生确诊,并符合下列所有条件:

一、以下方法之一血液培养测试结果为阳性,证实存在感染性微生物;

1.微生物:在赘生物或心脏内脓疡经培养或组织检查证实有微生物;

2.病理性病灶:组织检查证实赘生物或心脏内脓疡有活动性心内膜炎;

3.分别两次血液培养证实有微生物,且与心内膜炎符合。

二、出现明显的心功能衰竭(指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提出的心功能状态分级的标准判断,心功能状态已到Ⅳ级)

三讲:总结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赔付条件及拒赔原因

赔付条件1:证实存在感染性微生物

如何证实存在感染性微生物?首先,可以通过手术把心脏瓣膜附着物进行化验,以检测附着物是真菌、细菌还是病毒。通过化验得出的结论,是最有说服力的。第二,可通过抽血化验,以检测血液中是否有细菌进行判断。如果,能够证实存在感染性微生物,才符合“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一个赔付条件。

赔付条件2:心功能四级

第二个赔付的条件就是心功能必须达到四级。因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破坏了心脏瓣膜,导致了心功能急剧下降,患者只能卧床治疗,影响正常生活。

拒赔条件:

1.未在身体内检测出真菌或病毒;

2.心功能4级以下,未达到4级。

备注:在投保前确定没有先天性疾病。

回顾

关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有两个关键词,第一个是检查,第二是状态。

检查:一定要有细菌培养和病理检查,主要目的是确诊身体里的真菌、病毒或细菌,以便作为理赔的条件之一。

状态:患者的状态是否达到了心功能Ⅳ级。

—end—

懒人必备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思维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bzo.com/ystl/20565.html
热点排行
常见急性心肌梗死的诱

常见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有哪些?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在临床上常……【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急性心肌梗死诱因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人会因情绪激动或心情过于紧张而突发……【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