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萍(医院)
临床上心功能不全分为收缩性心功能不全和舒张性心功能不全,近年来又将后者称为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功能不全。所谓的舒张性即是在心室收缩后,在静脉回流正常情况下,心室恢复到原来的容量及压力的能力为舒张性,不能回复者称为舒张功能降低或衰竭。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是指心脏射血分数(EF)正常或接近正常(>0.50or0.45)但有症状或体征和临床表现的心力衰竭。
心脏做功是心脏电活动与机械运动良好耦联的结果,有效的收缩可使心脏射血正常,充分的舒张是维持正常心输出量保证,舒张功能的正常与否决定于两个方面:一是心肌本身的舒张性,如果发生缺血、肥厚、心肌纤维化或限制性舒张,都会损害心脏的舒张功能;二是舒张时限,当心率增快、心脏收缩时限延长都会使心脏的有效舒张期和等容舒张期缩短,也会影响心脏的舒张功能。因此,在临床中心肌缺血、心肌病、高血压、心律失常、高龄,都可能影响心脏的舒张性,导致舒张功能不全。导致舒张功能不全的心律失常可见于以下几类:
快速性心律失常:不论是室上性还是室性心动过速,由于心室率过快,就会导致心动周期显著缩短,而这一周期的缩短,并非收缩和舒张时限等比缩短,而是以舒张期缩短为主要表现,使血液回流心脏的时间明显缩短,回心血量不足,就会导致心脏每搏量下降,血压降低,同时左房压力、肺毛细血管坎楔压升高,出现胸闷、气短甚至左心衰的症状,此时最主要的治疗是降低肺动脉压,减慢心室率。
频发早搏:频发早搏,不论是室早还是房早,都会出现心室激动提前出现,往往在早搏前一个心动周期中舒张期尚未结束,早搏出现,这样就势必使心室提早收缩,导致舒张期显著缩短,当这一现象频繁出现时,患者也会出现舒张功能受损后的临床症状
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发生时,很多患者心室率明显增快,出现类快速心律失常似舒张功能受累,除此之外,房颤发生时心房有效收缩明显受损,而心脏舒张期灌注25%-30%依赖于心房的有效收缩,因此,当房颤发生时容易出现舒张功能不全。
房室传导阻滞:在一度或二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时,很容易出现长PR间期,过长的PR间期可使RP间期明显缩短,相对提早出现的心房激动会出现在舒张后期,明显缩短EA峰时限,导致EA融合,显著缩短心脏的有效舒张期,损害舒张功能。
总之,影响心脏舒张功能的因素较多,心律失常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员,大多数属于可逆性,因而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可有效避免因心律失常导致的严重心脏舒张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