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心脉隆注射液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

时间:2016-11-21 10:27:44 来源:心功能不全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病终末期心功能失代偿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临床症候群。目前我国人群心力衰竭发病率1.5%~2.0%,而>65岁老年人群心力衰竭发病率显著高于年轻人,约为10%。CHF患者具有住院率高、病死率高、生命质量差等特点,常伴随其他疾病。CHF的主要治疗目的是防治心肌重构,降低病死率和再住院率,改善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CHF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心脉隆注射液是年上市的中药,治疗CHF的疗效和安全性已被临床研究所证实,但临床上使用剂量和疗效存在差异。年5月—年12月,笔者观察不同剂量心脉隆注射液对接受基础治疗的CHF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为确定心脉隆注射液的最佳剂量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选医院心内科、老年干部科>65岁住院CHF患者例。参照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对于心脏功能的分级标准诊断为心力衰竭Ⅱ~Ⅳ级,符合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

(1)纳入标准:休息或劳力性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肺部湿啰音和下肢水肿;中医辨证属气阳两虚、瘀血内阻导致心悸、气短,水肿、面色晦暗、口唇发绀等症状;血浆B型钠尿肽(BNP)≥ng/ml或者B型氨基端尿钠肽原≥ng/ml。

(2)排除标准: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严重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及肺部疾病急性发作、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及不适宜纳入或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中重度咳嗽;严重肝脏功能不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值上限的3倍)、肾脏功能不全(肌酐≥正常值上限的1.5倍或>μmol/L)。入组的患者按完全随机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与对照组,3组均为52例。治疗前3组患者基础情况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表13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

治疗方法3组均给予利尿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断剂、洋地黄制剂等基础治疗药物。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心脉隆注射液(云南腾药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0443,规格:2ml:mg)。治疗组1、治疗组2分别给予心脉隆注射液4ml或6ml+0.9%氯化钠注射液ml静脉滴注,20~30滴/min,每日2次,疗程10d;首次使用前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观察指标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0d后血压、心率、心电图、血钾、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用药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临床症状、患者体征及患者心脏功能分级情况;检测BNP、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6min步行距离(6-WMD)。

疗效判定标准疗效判定分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2级或以上;有效:临床症状、体征部分缓解,心脏功能提高1级;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心功能无变化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试验结果

临床疗效比较治疗10d后,3组疗效见表2,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2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治疗组1与对照组、治疗组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变化3组患者治疗后LVDd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治疗组1和治疗组2的LVDd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LVD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治疗组1和治疗组2的LVEF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2的LVEF值显著高于治疗组1。

治疗前后BNP检查结果比较3组治疗后BNP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1和治疗组2的BNP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2组的BNP值也显著低于治疗1组。

治疗前后6-WMD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6-WMD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两组患者6-WMD比对照组显著增加,但治疗组1和治疗组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心脉隆注射前按要求进行皮试,无不良事件发生。

表2治疗后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6.86,*P<0.01

分析与讨论

心脉隆注射液是从美洲大蠊中提取制成的生物活性肽制剂,有效成分主要为相对分子质量<0的小分子活性肽,具有益气活血、通阳利水的功能,为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引起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辅助用药,可用于改善气阳两虚、瘀血内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的心悸、水肿、气短、面色晦暗、口唇发绀等症状。

研究表明,心脉隆注射液可促进心肌细胞Ca2+内流,温和持久地增加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抑制氧自由基介导的心肌损伤;扩张血管,降低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内压、体动脉压;纠正神经内分泌失衡,对心血管系统具有多方面作用。BNP是诊断心力衰竭、评估疗效和预后的重要指标。心力衰竭时血浆BNP浓度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而明显升高。LVEF是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主要指标,为评估心力衰竭疗效和预后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心室重构是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临床表现为心室扩大,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LVDd等指标可反映左心室大小,评判心室重构的程度。研究证实,对于因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心脉隆注射液可明显降低心脏负荷,显著改善心脏功能。姚恩辉等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7d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LVEF明显升高,BN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心脉隆注射液每支为mg/2ml,说明书中规定每次5mg/kg加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ml静脉滴注,滴速20~40滴/min,每日用药2次,2次之间间隔>6h。按照成人60kg体质量计算给药量为mg,每日2次,但临床中也有每次使用mg,每日2次,同样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研究中进行两种给药剂量的对比观察结果发现,mg,每日2次和mg,每日2次两个剂量组均能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在LVEF、BNP两个心力衰竭治疗的关键指标上,治疗组2疗效明显好于治疗组1,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这提示按照说明书剂量使用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也应更加注重遵照说明书用药。心脉隆注射液两个剂量组比较,运动耐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可能与患者年龄普遍偏高、运动能力下降有关。研究观察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因为使用心脉隆注射液周期较短,最长时间仅为10d,皮试后,所有纳入临床疗效观察的患者没有出现脱落现象。心力衰竭治疗目标除改善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外,更重要的是防治心肌重构、降低患者病死率和再住院率。本研究属于短期治疗临床疗效观察,目前也正在进行出院后部分病例的随访,希望通过病例的不断积累和随访时间的延长,能够观察、评判心脉隆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远期治疗意义。

本研究结果提示,在临床标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心脏功能和运动耐量,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血浆BNP含量,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应用。

河南医院心内科郭圣敏任建明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欢迎







































治疗白癜风要花多少钱
白癜风的症状与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bzo.com/hbwh/8851.html
热点排行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饮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饮食,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死亡率较高……【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怎样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怎样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常有持久的胸骨……【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饮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饮食,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