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脉隆注射液对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病终末期心功能失代偿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临床症候群。目前我国人群心力衰竭发病率为1.5%~2.0%,而>65岁老年人群心力衰竭发病率显著高于年轻人,约为10%。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CHF取得较好的效果。心脉隆注射液是年上市的中药,治疗CHF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研究所证实,但临床上使用剂量和疗效存在差异。年5月至年12月,笔者观察不同剂量心脉隆注射液对接受基础治疗CHF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为确定心脉隆注射液的最佳剂量提供参考。试验方法
选医院心内科、老年干部科>65岁住院CHF患者例,参照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对心脏功能的分级标准诊断为心力衰竭Ⅱ~Ⅳ级,符合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入组的患者按完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与对照组,3组均为52例。治疗前3组患者基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组均给予利尿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断剂、洋地黄制剂等基础治疗药物。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云南腾药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规格:2ml:mg),治疗组1、治疗组2分别给予心脉隆注射液4/6ml+0.9%氯化钠注射液ml静脉滴注,20~30滴/min,每日2次,疗程10d;首次使用前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前及治疗10d后血压、心率、心电图、血钾、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用药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临床症状、患者体征及患者心脏功能分级情况;检测脑钠肽(BNP)、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6min步行距离(6-WMD)。
疗效结果判定分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2级或以上;有效:临床症状体征部分缓解,心脏功能提高1级;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心功能无变化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试验结果临床疗效比较:治疗10d后,3组疗效经秩和检验统计分析,治疗组2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6.86,P<0.01),但治疗组1与对照组、治疗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变化:3组患者治疗后LVDd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t值依次为4.,12.,14.,均P<0.01);治疗组1和治疗组2的LVDd值低于对照组(F=8.,P<0.05),但两组间LVD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t值依次为-11.,-15.,-30.,均P<0.01);治疗组1和治疗组2的LVEF值高于对照组(F=40.,P<0.05),治疗组2的LVEF值高
于治疗组1(P<0.05)(表2)。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1;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bP<0.05;与治疗组1同时间点比较,abP<0.05;L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
BNP检查结果比较:3组治疗后BNP值均较治疗前降低(t值依次为19.,28.,30.,P<0.01);治疗组1和治疗组2的BNP值低于对照组(F=54.,P<0.05),治疗2组的BNP值低于治疗1组(P<0.05)(表3)。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1;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bP<0.05;与治疗组1同时间点比较,abP<0.05;BNP:脑钠肽
6-WMD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6-WMD均较治疗前增加(t值依次为-24.,-46.,-54.,P<0.01)两组治疗组患者6-WMD比对照组增加(F=62.,P<0.05),但治疗组1和治疗组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心脉隆注射前按要求进行皮试,无不良事件发生。
讨论与思考心脉隆注射液是从美洲大蠊中提取制成的生物活性肽制剂,有效成分主要为相对分子质量<0的小分子活性肽,具有益气活血、通阳利水的功能,为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引起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辅助用药,可用于改善气阳两虚、瘀血内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的心悸、水肿、气短、面色晦暗、口唇发绀等症状。研究表明,心脉隆注射液可促进心肌细胞Ca2+内流,温和持久地增加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抑制氧自由基介导的心肌损伤;扩张血管,降低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内压、体动脉压;纠正神经内分泌失衡,对心血管系统具有多方面作用。
BNP是诊断心力衰竭、评估疗效和预后的重要指标。心力衰竭时血浆BNP浓度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而明显升高。LVEF是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主要指标,为评估心力衰竭疗效和预后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心室重构是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临床表现为心室扩大,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LVDd等指标可反映左心室大小,评判心室重构的程度。
研究证实,对于因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心脉隆注射液可有效降低心肌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的心脏功能,改善预后;对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心脉隆注射液可明显降低心脏负荷,显著改善心脏功能;姚恩辉等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心脉隆注射液治疗CHF,7d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LVEF明显升高,BN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心脉隆说明书给药剂量发现,心脉隆注射液为每支mg/2ml,说明书中规定每5mg/kg加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ml静脉滴注,滴速20~40滴/min,每日用药2次,2次之间间隔>6h。按照成人60kg体质量计算给药量为mg(3支,6ml),每日2次,但临床中也有每次使用mg(2支,4ml),每日2次,同样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所以本研究中进行两种给药剂量的对比观察,结果发现,mg,每日2次和mg,每日2次两个剂量组均能在标准治疗基础上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在LVEF、BNP两项心力衰竭治疗的关键指标上,治疗组2疗效明显好于治疗组1。提示按照说明书剂量使用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也应更加注重遵照说明书用药。对心脉隆注射液两个剂量组比较发现,运动耐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考虑可能与患者年龄普遍偏高、运动能力下降有关。研究观察期间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因为使用心脉隆注射液周期较短,最长时间仅为10d,在皮试后,所有纳入临床疗效观察的患者没有出现脱落现象。
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目的除改善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外,更重要的是防治心肌重构、降低患者病死率和再住院率。本研究属于短期治疗临床疗效观察,目前正在进行出院后部分病例的随访,希望通过病例的不断积累和随访时间的延长,能够观察、评判心脉隆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远期治疗意义。本研究结果提示,在临床标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CHF,可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心脏功能和运动耐量,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血浆BNP含量,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河南医院心内科郭圣敏任建明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