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法治愈高血压

时间:2024/12/23 12:12:41 来源:心功能不全

一女,46岁。患肾性高血压5年,低压在~mmHg之间。近3年异常发胖,食少便溏,呕逆腹胀,头晕畏寒,足膝冰冷。近一月服羚羊粉后,常觉有一股冷气从脐下上冲至咽,人即昏厥。约三五日发作一次,其眩晕如腾云驾雾,足下如踩棉絮,形胖而无力。腰困如折,小便余沥,咳则遗尿,时有咸味痰涎上壅。常起口疮,头面自觉轰轰发热,中午面赤如醉。舌淡胖,苔白腻,脉洪不任按,久按反觉微细如丝。脉证合参,认为阴盛于下,阳浮于上,上热是假,下寒是真。治当益火之原,以消阴翳。投予温氏奔豚汤,另加吴茱萸,肾四味,生龙牡、灵磁石、煅紫石英,山萸肉。加冷水毫升,文火煮取毫升,日三服。3剂后,尿量增多,矢气较多,腹胀大减。头已不晕,不再飘浮欲倒,腹中觉暖,已无冷气上攻。继服10剂,诸症均愈,血压正常。

高血压病,一般都按阴虚阳亢论处,治以平肝潜阳之法,落入西化窠臼之中,放眼医林,多半如此。本例根据症状,判为阴盛阳浮,治以益火消阴,不仅症状平伏,而且血压也降至正常,予人启迪。

目前,高血压病尚无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获得认可并得到广泛应用的有以下四型:肝火亢盛、阴虚火旺、阴阳两虚和痰湿壅盛。但并非所有高血压病都能归于这四型。若把高血压病辨证分型简单化,甚至把高血压病仅辨为阴虚阳亢,显然有失偏颇。阳虚型及瘀血型高血压病也较常见,作为高血压病的辨证分型应受到重视。

阳虚型高血压病

病因病机:根据临床观察,相当多的高血压病患者有气短乏力、精神不振、畏寒肢冷、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舌质淡、脉迟等阳虚症状。一般认为阳虚型高血压病早期以肝火亢盛或阴虚阳亢多见,但医者未认识到阳虚之存在,过用苦寒泻火,重镇潜阳之品克伐阳气;此外,高血压病多发生于中老年,阴气自半是形成阳虚的内因。因此,阳虚型高血压病病机为阳虚清阳不升,阴寒痰浊等浊阴不降而上乘。

诊断:阳虚型高血压病的诊断,可参考如下标准:舌质淡胖有齿痕,舌苔白滑或白腻,再加下列条件中任何三项:四肢不温或背部冷感、夜尿频多或失禁、脉沉细无力或浮大、神疲懒言。阳虚型高血压病常伴有虚阳上浮,出现头晕、口干口苦、面红或颧红、头汗出、心烦不寐等真寒假热证,这也容易被误诊为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但这类病人切其脉必细弱无力,舌质淡胖,舌苔白滑,小便清长,四肢清冷,这是临床时应详细辨清的。

辨证分型:高血压病阳虚型,一般可分为脾肾阳虚与心肾阳虚。脾肾阳虚常兼有痰湿内阻,表现为恶心纳差、大便溏薄甚则五更泄泻、肢浮面肿、舌质淡胖有齿痕,舌苔白滑或白腻等。此型多见于形体肥胖,形盛气虚,合并高脂血症之高血压患者。心肾阳虚多伴阳虚水泛,水气凌心射肺,表现为心悸、气促、双下肢水肿、苔白滑。此型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发心功能不全时循环障碍的证候。

瘀血型高血压病

一组对9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的观察表明,高血压病各期皆出现不同程度的瘀血,并且有Ⅲ期Ⅱ期Ⅰ期的趋势,符合中医所说的“久病入络”的观点,高血压病人的舌尖微循环各项指标异常的出现率为46.7%。由此可知,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等过程都有不同程度瘀血表现,其中以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或结代为常见,相当一些屡治不愈的顽固性高血压病患者,经活血化瘀的方药如血府逐瘀汤随证加减治疗,均取得满意的疗效。

病因病机:瘀血型高血压病的病因,一般认为是情志所伤,肝气郁结,气滞血瘀;阴虚阳亢致气血逆乱,血流不畅成瘀;过食肥甘厚味,酿生痰湿,痰浊阻滞,闭阻经脉成瘀;过于劳累形成气虚,气虚无力运血成瘀。

诊断:高血压病瘀血证以肢体麻木,唇色紫滞,心胸闷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舌下静脉曲张,脉涩或结代为主要辨证依据。此外,心电图提示心肌肥大兼劳损或供血不足,心率失常;胸片或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室扩大;辅助检查见微循环障碍,血液流变学异常如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升高;血液的凝固性增高或纤溶活性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增高或释放功能亢进等,亦可作为辨证参考。

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病的发病基础是血管收缩、狭窄、硬化,管壁的顺应性下降,同时伴有动脉内皮细胞损伤,血黏度明显增高,凝血指标显著增强,纤溶指标显著减弱,脂质过氧化物明显增多,这些可能就是中医所说的瘀血的物质基础。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bzo.com/yzyy/21534.html
热点排行
引起心肌梗塞的原因有

引起心肌梗塞的原因有哪些?心肌梗塞是一种急性病,据有关数据统计,近年来,……【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相关导读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