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什么来医院就诊?
病例
男性,48岁,公司职员,已婚。
主诉:阵发性心前区疼痛10月,加重伴头晕1月。
10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疼痛,呈阵发性,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曾到附近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考虑冠心病,服药5天后症状缓解停药。其后偶有发作但因持续时间短未就诊。半年前因母亲去世后心前区疼痛次数增加,偶有心悸,发作无规律性。同时出现高血压,最高/mmHg,口服厄贝沙坦片治疗。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心肌桥,右冠狭窄60%-70%。给予抗凝、降脂、扩冠等药物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1月前发作次数又较前增多,伴有心前区下部及四肢发酸,左上肢明显。入院前4日饮食后出现头晕,头部发紧,医院查头颅MRI及MRA未见异常。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分析示:窦性心律,心率60次/分,偶有早搏,心率变异分析正常。但患者自己十分痛苦,并且担心会出现心肌梗死。故到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心血管内科主任陈太军果断的采用了“3+1”模式进行了治疗。通过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出院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药,随访情况很好没有出现不适症状,心情也开朗了许多。
“3”指的是西医+中医+心理治疗
“1”指的是临床路径
此模式由院长朱少铭提出,
在全院各临床科室已广泛运行,
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办法,
还增加心理辅导,
不仅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疾病,
还进行健康心理的干预,
达到了健康促进的目的,
通过临床路径还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费用,
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赞誉。
初步诊断:
1.冠心病
2.高血压2级高危
3.焦虑症?
入院查BECK焦虑量表无焦虑症状,BECK抑郁量表轻度抑郁,躯体症状自评量表48分。给予舍曲林、舒必利、劳拉西泮治疗2周后症状缓解出院,随访3个月患者无异常。
进一步分析
那么,这个患者为什么会反复出现心前区疼痛?反复就诊?
冠心病是一种身心疾病,其发生、发展和转归都与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存在密切的关系。
冠心病的危险因子主要有:遗传、高血压、高血脂、大量吸烟、活动少、心理社会压力、A型性格等。其中A型性格是引起冠心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另外,1/3的心梗病例发生与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有关,18%~44%心绞痛发作诱因是情绪障碍如焦虑和抑郁;情绪应激可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血小板活性,促发斑块形成和破裂,血栓形成,诱导冠脉狭窄,冠脉痉挛。心理因素的促发作用绝不亚于传统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险因素的作用。
该患者属于中青年,平时工作比较繁忙,性格内向,并且不抽烟、偶尔有应酬时饮少量酒。因为无不良嗜好,所以,出现心前区疼痛、特别是诊断冠心病心理后很难接受,随后又母亲去世的刺激,导致一系列症状的出现。那么,年轻冠心病患者会出现什么样的心理呢?
我们来认识一下年轻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征
01抗病心理
虽然有症状,但通过心理防御机制否认其重要性,对医生的诊断表示怀疑,违背医嘱,在病情稍有好转时自动放弃治疗。
02紧张恐惧
因平常身体健康,对疾病常识了解较少,突然发病,心理承受能力差,对环境、检查和治疗等反应敏感。
03焦虑抑郁反应
发病需要住院治疗时,因为对工作和家庭的事务丢不下,因而身心负担沉重,整天闷闷不乐,少言寡语,唉声叹气,易伤心呈现矛盾心理。同时担心突然死亡、被遗弃,而以各种躯体症状表现,如呼吸困难、胸闷、疼痛等。据报道80%的CCU患者有焦虑,58%有抑郁。焦虑和抑郁可导致交感神经激活和儿茶酚胺持续释放,引起高血压;心理应激可引起血浆皮质醇增多,有研究显示,皮质醇增加2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增加41%。
04恐惧
许多患者担心丧失个人独立性,担心收入和地位,担心躯体功能活动方面受影响,特别是年轻患者,所以,产生恐惧感。
05自我意识丧失
部分患者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丧失感,结果加重了情绪反应。其原因为:医院环境陌生,一系列监护仪及各种数据评价,使患者觉得无法控制自己的医疗过程。
06压力防御
医院环境,患者会表现出“否认”、“隔离”、“轻躁狂”和“退化”等心理防御机制。因为“否认”使患者有更高的焦虑反应;因为“隔离”使患者产生孤独无助;部分患者因为注意到自己患冠心病,但不表现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而以过多的躯体和精神活动来应对,从而表现为“轻躁狂”;“退化”使患者感觉失望、无助而可能表现一些幼稚的心理社会活动方式。
07其他
经济、年龄、种族、受教育程度、家族精神病史、原来心脏症状等都影响其心理反应。
治疗
所以,对这类患者在治疗心脏病的同时应采取心理干预及抗抑郁、抗焦虑药物治疗。心理学干预可使患者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降低,可明显缓解躯体症状。其中,认知心理疗法和人际心理治疗是最有效的;不仅可以修正畸变的错误认知、促进认知重建,还可以学习人际关系中的付出和获取,通过宣泄、自我了解、存在意识、增强人际间凝聚力等改善社会功能。但是单纯的心理治疗并不能降低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并且还容易导致患者掩盖其抑郁、焦虑症状,因为很多人不想背负“神经病”的心理负担。所以,需要同时给予适当治疗心脏和心理疾患,才能使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有更好的转归,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更好的提高。
医院
心血管内科
科室简介医院心血管内科是一个以西医争先进、中医创特色,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市级重点建设专科,近几年在十堰市首届百佳名医、副院长兼大内科主任王诗才主任医师带领下已发展为鄂西北地区较大规模、最具发展潜力的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服务半径逐年延伸,已吸引了鄂、豫、川、渝、陕毗邻地区部分病人,年门诊量余人次,年收治病人近人次,抢救危重病人余人次,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及医院最低。
科室拥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5名;硕士研究生1名,在读硕士研究生4名。目前科室开放床位45张,其中CCU病床4张(配备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同步12导联心电图、除颤仪、BIPAP呼吸机、胰岛素泵等设备),并设专家、专科门诊,心功能室(包括超声心动图、运动平板、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等),成立了十堰市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研究中心、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研究中心。
心血管内科设备先进、治疗措施完善,开展了以下常规诊疗项目:
1、移动心电监护系统对各种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脏病、偶发或一过性心慌、胸痛、围手术期患者心电活动、亚健康人群的健康保健进行实时监控,评价药物疗效。
2、动态血压监测去除了偶测血压的偶然性,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血压情况,有助于早期高血压的诊断,实际反映血压在全天内的变化规律,判断高血压病人有无靶器官损害,预测一天内心脑血管疾病突然发作的时间,有利于指导药物治疗及判断预后。
3、运动平板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胸痛的鉴别诊断、早期检出无临床症状的冠心病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确定与运动相关的心律失常、评价心功能、评价冠心病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评价窦房结功能。
4、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瑞替普酶溶栓治疗,静脉注射倍他乐克治疗交感风暴。
5、各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的规范化治疗,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复发,改善预后。
6、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原发性高血压的规范化治疗。
医院的优势,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各类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尤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肌病、心力衰竭以及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等方面颇具特色。医院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中医健身操,深受广大病人及社会的好评。以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脂血症等心血管常见病、疑难病为特点使用了一批临床疗效显著的中药制剂,如天麻钩藤饮、血府逐瘀汤、参附汤、炙甘草汤、枳实消脾丸等,并开展针灸、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治疗。
科研工作与临床工作齐头并进。近年来,科室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4项,并申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1项,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参编专业著作2部。
科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