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授权发布
作者:许浩、杨汉东、闵新文、李东峰
摘要目的研究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血脂水平与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年1月至年12月本院诊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予对照组患者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予观察组患者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吲达帕胺缓释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同时期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M及IgG]、血压、血脂水平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A、IgM及Ig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DBP、SBP、TC、TG及LDL-C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5%(3/74),与对照组[6.76%(5/74)]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能够有效提高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改善其血脂水平,但对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吲达帕胺;氨氯地平;高血压;冠心病;血脂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我国慢性病中的发病率始终位居前列,患者需终身服用药物,因此科学地控制血压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高血压患者常易出现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害,其中冠心病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以及高血压病史的迁延,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继而引发冠心病,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药物较多,氨氯地平与吲达帕胺均可获得较好的降压疗效[1-3],但相关报道鲜少涉及氨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对高血压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鉴于此,本研究采用氨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观察其疗效及对患者血脂水平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探寻更具临床价值的用药方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年1月至年12月本院诊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6例,女62例;年龄50~82岁,平均(63.32±3.21)岁。纳入标准:①均符合高血压[4]和冠心病[5]的临床诊断标准;②年龄≥50岁;③坐位舒张压(DBP)>95mmHg,收缩压(SBP)>mmHg;④入组前近2周内心绞痛发作频率>3次/周,且静息心电图显示有缺血性的ST段改变,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其他自身免疫病或感染性疾病患者。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4例。观察组:男45例,女29例;年龄50~81岁,平均(62.88±2.19)岁;病程2~15年,平均(7.34±1.28)年。对照组:男41例,女33例;年龄52~82岁,平均(63.10±3.05)岁;病程3~15年,平均(7.29±2.0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相同的他汀类药物治疗,用药的种类及剂量均相同。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硝苯地平控释片(国药准字J,规格:30mg/片)30mg/次,1次/天。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国药准字H,规格:5mg/片)5mg/次,1次/天,吲达帕胺缓释片(国药准字H,规格:1.5mg/片)1.5mg/次,1次/天。治疗期间若患者发生心绞痛,则含服硝酸甘油片(国药准字H,规格:0.5mg/片),剂量为0.25~0.5mg。两组患者均以6周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临床疗效。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同时期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M及IgG]、血压、血脂水平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ml,r/min离心15分钟,分离血清待测,选择日本Olympus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上海长征公司的单克隆抗体试剂盒,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IgA、IgM、IgA水平,同时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1.4、疗效评价[6]
①显效:治疗后DBP降至正常范围,下降值≥10mmHg或≥20mmHg;②有效:治疗后DBP降至正常范围,下降值<10mmHg或<20mmHg;③无效:治疗后DBP无明显下降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gA、IgM及IgG水平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表1)。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及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BP、SBP、TC、TG及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DBP、SBP、TC、TG及LDL-C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表3)。
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6%(3/74),对照组为6.76%(5/7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4)。
3、讨论
近年来,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调查发现每5个成年人中有1人罹患高血压,保守估计我国高血压患者数至少为2亿[7-9],但由于高血压的控制率、治疗率以及知晓率均较低,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若患者病情恶化,则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又可导致冠心病,从而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近年来,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成为了我国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0,11],故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控制病情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氨氯地平作为长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缺血心肌再灌注,从而达到保护心脏的目的[12-15]。吲达帕胺作为吲哚环的磺胺衍生物,改善血管平滑肌的松弛程度,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进而降低血压[16-20]。上述两种药物均可改善患者血压和血脂水平,但单独治疗效果不佳,两药联合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协同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SBP和DBP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BP和D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给予观察组患者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后,有效改善了患者心功能,调节外周血压,达到稳定血压的目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TG及LDL-C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H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上述指标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相关性,表明氨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可改善患者血脂情况,且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gA、IgM及Ig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提示患者的免疫功能均未发生改变,证明了在本研究阶段患者未出现其他疾病继而导致结果偏倚,保证了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说明氨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不会增加不良事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能够有效提高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血脂水平,但对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安全性较好。
作者:许浩、杨汉东、闵新文、李东峰(湖北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北十堰)
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基金资助项目(ABA)
通讯作者:许浩E-mail:xhao
.北京白癜风治疗哪家医院最好北京最好的白癜风专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