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静娟
作为社区医疗的典范,德典集团在社区医疗领域不断探索与创新。回溯企业20年发展历程,除了政策的支持、集团领导人的谋划,更离不开无数社区医生在自己岗位上的坚守。他们在病历本上书写自己的人生,医院里穿梭,用专业负责的态度服务每一位患者。
中医专家吴吉军:勤学成就专业
60来岁的吴吉军是员村街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社区医生,来这里就医的患者都知道,吴吉军在中医方面很有权威。
因为医学专业毕业,从事医生行当成了吴吉军理所当然的选择。吴吉军是从乡村医生开始做起的。那时候,乡村诊所条件有限,人手极度紧张,往往一个人兼顾着几样工作,这反而提高了他的医术。
“因为人数有限,加上我是诊所所长,很多疑难杂症病人都会主动找上我,所以我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尽可能全方面提升医术,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吴吉军笑着说。也正是如此,吴吉军从无名的乡医院专家,从一个中医专科医生蜕变为中西医都擅长的全科医生,不但在中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治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如风湿病、骨质疏松症、腰腿疼痛等尤为精通),在面神经麻痹、手足麻痹、中医康复治疗方面,他更有独到之技。
在采访中,吴吉军始终面带着微笑,轻描淡写地与笔者回顾了他40多年的从医历程,一旦问及所取得的成绩,他总淡淡地回应:不管过去有多辉煌,都已经过去了。人总要向前看,一味盯着过去那点成绩,有什么意义呢?
家庭医生刘金权:用服务寻找“存在感”
作为德典黄村社区服务中心的一位家庭医生,刘金权在黄村及周边地区颇有知名度。
在医改潮流推动下,家庭医生成为一个热门词,而签约家庭医生的患者也是越来越多。刘金权说,在新时代,医生首先要转变坐班的观念,上班、下班的模式已经过时,医生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患者有需要,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可以接诊。而患者同样需要改变观念,要相信家庭医生是与坐诊医生没有实质差别,一样会为患者提供实实在在的医疗服务。
不少人签约家庭医生后,感觉家庭医生并没有太多“存在感”。刘金权说,其实这也是没把家庭医生用好用到位。他举例说,签约居民可以向家庭医生团队咨询保健、康复、用药、治疗以及健康教育指导,也可以通过手机预约挂号,优先就诊、体检等服务。除此之外,老人小孩的福利更多,比如0—6岁的儿童可以通过家庭医生团队预约接种及生长发育情况检查、听力筛查、口腔检查、心肺检查,一年还可以享受一次免费的血常规检查及保健知识教育。65岁以上的签约居民每年可以享受一次免费的体检。
作为一名家庭医生,意味着要牺牲很多休息时间,患者一个电话或者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