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紊乱,心衰中常见又不简单的问题

时间:2021-2-25 17:42:27 来源:心功能不全

中医院翟玫

“心衰学堂”栏目旨在提供心力衰竭(心衰)的新研究新证据和新理念,帮助临床医师应用现代视角来认识和防治心衰。采用文章、病例讨论和视频直播等方式。内容除科学性、先进性、前瞻性外,着重要求实用性和适合中国国情;鼓励学术民主,不回避争议;拓展读者的视野,增加辨识能力。本期“心衰学堂”我们将邀请中医院翟玫教授分享电解质紊乱的临床问题。

——南京医院黄峻

翟玫教授

★中医院副主任医师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肿瘤心脏病学学组委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肿瘤分会肿瘤心脏病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审稿专家

★擅长各种疑难重症心衰、各种类型心肌病、心肌炎、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多种复杂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为主要课题执行者参与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国家科技十二五支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课题多项,参与多项国际临床试验。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心力衰竭医联体及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心力衰竭质控的工作。

★参与并执笔《急/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中国心力衰竭患者离子管理专家共识》《静脉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临床规范化应用中国专家建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时期心力衰竭患者管理建议》等。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多篇。

心力衰竭(心衰)的诊治是综合而复杂的过程,其中电解质紊乱是一个常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在病理状态下,电解质紊乱对心衰的发展将有直接或间接影响,可引起心衰恶化,增高死亡率;同时电解质紊乱可隐秘发生,故临床工作者需提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警惕。

临床上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主要是低钾血症(血钾<3.5mmol/L)、高钾血症(血钾>5.5mmol/L)、低钠血症(血钠<mmol/L)、低镁血症(血镁<0.75mmol/L);高钠血症(血钠≥mmol/L)、高镁血症(血镁>1.25mmol/L)在心衰患者中相对少见,但如果发生也应积极处理。

心衰是电解质紊乱的“沃土”

正常人每天电解质的摄入和排出处于动态平衡,并受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心衰患者因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合并症、药物等,更易发生电解质紊乱。主要包括下列因素:

吸收障碍

右心衰导致消化道瘀血,使钾和镁吸收障碍。

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

心衰时多种神经内分泌激素被激活,如抗利尿激素(血管加压素,AVP)调节异常可引起低钠血症;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导致水钠潴留,水潴留更明显,可造成稀释性低钠血症;同时镁的代谢也受激活的交感神经系统和RAAS影响,导致镁从肾脏排泄增加以及向细胞内转移而引起低镁血症。

合并症因素

心衰患者往往合并多器官损害,合并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等将减少钾的排泄,引起血钾升高。

药物因素

药物治疗是心衰治疗的重要部分,相当数量患者需长期甚至终生服药。心衰治疗药物如利尿剂可直接引起肾脏钾、钠和镁的丢失,袢利尿剂或AVP受体拮抗剂可引起自由水清除增加,也会导致血钠升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以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可引起肾脏排钾减少而导致血钾增高;地高辛可引起细胞内钾外移、限制肾小管对镁的重吸收等等。

电解质紊乱是心衰死亡率增加的“催化剂”

心衰本身即有患病率高、死亡率高、再住院率高的特点,电解质紊乱更是心衰恶化的“催化剂”。

血钾和血镁紊乱对心衰患者的影响主要是各种心律失常,尤其恶性心律失常是心衰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多项研究证实,血钾、血镁紊乱可增高心衰患者死亡率。瑞典心衰注册登记研究显示,低钾血症与长期死亡率增加有关,高钾血症与短期死亡率增加有关。血钾<4.0mmol/L时,慢性心衰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增加25%,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27%,心衰死亡风险增加36%。丹麦心衰患者高钾血症研究发现,相较于未发生高钾血症的患者,发生过高钾血症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3.39倍,再住院风险增加2.75倍。另一项研究显示,心衰合并低镁血症与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如尖端扭转室速及死亡率增加有关。

低钠血症也是心衰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合并低钠血症将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衰再入院率及病死率等。韩国一项研究显示,射血分数降低心衰伴低钠血症患者出院后1年死亡率增加1.5倍。心衰患者高钠血症发生率虽相对较低,但高钠血症也会显著增加心衰患者的住院时长和死亡风险。需注意,钠摄入过多以及低钠血症均可影响利尿剂反应,将直接影响心衰患者疗效和住院时长。

心衰患者不同于正常人的最优电解质范围

一般人群的血钾水平为3.5~5.5mmol/L。而心衰患者的血钾水平与90天死亡率呈现U型曲线,理想血钾水平较正常人范围更窄。

文献显示,心衰患者血钾在4.0~5.0mmol/L之间死亡率最低。新近研究结果显示,心衰患者最理想的血钾水平为4.2mmol/L。

研究显示,心衰患者的血钠水平与5年死亡率也呈现U型曲线,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均显著增高5年死亡率,不同于正常人的血钠水平范围(~mmol/L),心衰患者的理想血钠水平范围为~mmol/L。

心衰患者需要更密切的电解质监测和更积极的治疗

鉴于心衰患者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并引起不良预后,所有心衰患者都应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使用利尿剂、合并肾功能不全、糖尿病,以及使用ACEI、ARB、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MRA及地高辛的患者监测频率应提高。临床出现心律失常、心衰恶化、精神症状时应监测血电解质水平,及时发现电解质异常并积极处理,但需注意同时要兼顾心衰的治疗,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避免过量补液、矫枉过正。

不同于正常人群,心衰患者血钾低于4.0mmol/L及使用利尿剂时,即建议小剂量补钾,并尽量将血钾维持于4.0~5.0mmol/L。需注意低钾常伴低镁,补钾同时补镁可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心衰患者发生尖端扭转型室速时,静脉应用硫酸镁是有效的终止方法,建议此时血镁维持在≥2.0mmol/L,血钾维持在4.5~5.0mmol/L。

发生高钾血症时,心肌损害是致命的,首先要针对引起的心脏损害予以紧急处理,可予以钙剂对抗血钾过高对心肌的影响。同时予以利尿剂、葡萄糖胰岛素、碳酸氢钠、阳离子交换树脂等来降低血钾水平。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bzo.com/ystl/17837.html
热点排行
常见急性心肌梗死的诱

常见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有哪些?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在临床上常……【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急性心肌梗死诱因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人会因情绪激动或心情过于紧张而突发……【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常见急性心肌梗死的诱

常见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有哪些?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