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医学网: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在疫情期间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医院就诊?
答
刘梅林教授: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需要长期药物治疗,当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憋气症状时,要和心肺系统的其它疾病进行鉴别。如患者平时状态很好,突然出现胸闷、气短、下肢水肿,甚至活动受限,使用过去的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时,医院就诊。多种原因和诱因可能造成心功能不全,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检查和治疗。疫情期间,部分医院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加重。因此,强调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一定不能自行停药。如果患者出现下肢水肿、憋气症状加重,在家可以把原有的利尿药增加剂量,观察症状的变化,医院就诊。但利尿药可能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在增加剂量时要注意蔬菜、水果特别是富钾食品的补充。总的来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在病情稳定时,要坚持服用药物,如出现症状加重,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问
医学网:在疫情期间,长期服用抗栓药物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刘梅林教授:心脑血管患者规律服用抗栓药物非常重要。比如稳定的冠心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支架置入术后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需要双联抗血小板治疗6-12月,部分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甚至需要联合三种抗栓药物。抗栓药物是双刃剑,在有效预防血栓的同时会增加消化道出血甚至脑出血风险。过去患者规律就诊,医生会监测患者的情况,比如定期进行尿便潜血检查,对服用华法林的患者监测INR,以确定药物剂量安全区间,服用利伐沙班及达比加群尽管不需要常规监测,但对于高出血倾向患者,我们还是会根据临床检查指标进行监测和剂量调整。在疫情期间,建议服用抗栓药物的患者自行监测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睑结膜出血等。尤其要 医学网:疫情期间患者药物储备不足时,可以拿同类药物自行替换吗?
答
刘梅林教授:疫情期间,大医院开药,心情可以理解,但如果不是在疫情严重地区,医院将长期服用药物补充齐全,以满足基本治疗需要。在疫情期间,原则上不建议患者自行替换药物,如果有特殊理由,也一定要先咨询医生,并在更换药物后密切观察。在特殊情况下,如果一定要替换药物,相对比较容易选择的是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对于阻止斑块进展、减少心脑血管事件非常重要,长时间停用甚至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他汀类药物整体上都是安全有效的,但个体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在替换的同时要注意监测不良反应,比如消化道症状、肌痛等。抗栓药物作用机制和特点各不相同,一定不能自行替换。替换降压药物时需要 医学网:在疫情期间,是否要坚持服用降脂药物?他汀类药物该如何选择?
答
刘梅林教授:首先强调,降脂药物应长期服用,疫情期间没有特殊理由不要自行停药。我们常说的降脂药物,更多聚焦在降低胆固醇,尤其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药物,这里主要指的是他汀类药物。经过几十年的临床验证,所有的他汀类药物都被证明能减少心脑血管事件,降低死亡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安全性好和疗效明确,服用多是利大于弊。应
专家简介扫描 刘梅林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院老年内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女性心脏健康学组组长、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心脑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总干事,北京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副会长。为中华医学会专家会员,美国心脏病学院专家会员(FACC),欧洲心脏病学会专家会员(FESC),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理事。
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课题。主编《心血管内科学习题集》、《老年心血管病学习题集》、《老年医学高级教程》、《老年高血压诊治进展》、《老年心血管病学》等。作为第一或通信作者发表文章二百余篇。
推荐阅读
扫码查看学术热词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医学网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