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倒计时
距离考试还有11天。
心理三级习题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0岁,大学生.
案例介绍:两个多月前,求助者在睡眠中朦胧感到一种无法抑制的冲动袭扰着全身,他下意识地抚摸自己的生殖器,进行了自慰,短暂的快感后,他陷入了深深的懊悔之中。此后又出现几次,每次他都非常后悔,又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后来他还听人说自慰会损耗精气,损害性功能,引起不孕症。近两个月来他经常感到体力下降,头昏、气短、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逐渐出现不安、恐惧,担心自己的身体出问题,到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没有问题,他仍不放心,内心痛苦。
请根据案例回答以下问题:一、本案例初步诊断是什么?理由是什么?二、本案例恰当的近期和远期咨询目标是什么?三、如果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请按照ABC理论,分析一下该求助者的A、B、C各是什么?四、如果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请说出修通阶段可以使用的两种技术是什么?
答案:
一、本案例初步诊断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1、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2、理由是:
(1)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可排除精神病。
(2)症状表现
心理症状:焦虑、恐惧,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为身体健康而担心。
生理症状:头昏、气短、体力下降。
行为症状:偶有自慰。
(3)症状由与生理冲动有关的现实刺激引发。
(4)由于存在冲突,有精神负担,存在内心痛苦。
(5)病程:近2个月。
(6)社会功能完好,无泛化。
(7)体检结果身体健康。
二、本案例恰当的近期和远期咨询目标是什么?
1、近期目标:
(1)协助求助者正确认识自慰行为。
(2)协助求助者将焦虑水平降低。
2、远期目标:
(1)建立良好行为模式。
(2)完善人格。
三、如果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请按照ABC理论,分析一下该求助者的A、B、C各是什么?
A、诱发事件:自慰,有人说自慰会耗损精气。
B、不合理信念:“我这一生算是完了。”,特征是糟糕至极。
C、情绪和行为的具体表现:焦虑、恐惧、担心健康,认知功能受损。
四、如果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请说出修通阶段可以使用的两种技术是什么?
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或产婆式辩论、或产婆术)
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3、家庭作业
4、行为技术
心理二级习题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8岁,汉族,某国企部门经理。求助者自述:我在国外工作,利用回国探亲期间来做咨询。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受到了父母传统的教育。家境贫寒的我从小就懂得凡事要靠自己,所以我从小很努力,高中毕业以优异的成
绩考上大学,后来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研究生。毕业后我没有回到家乡,而是选择了城里一家国企。那里条件很好,我不到30岁就当上了部门经理,还娶了妻,生了子。应该说我是幸运的,也应该感到幸福,但实际上却不是如此。几年前我们公司在国外承包了工程,我被派往国外任项目经理,这是让人羡慕的职位。两年前我在国外期间,母亲生病住院,我在国外赶工期无法回来照顾,母亲的去世让我有永久的伤痛和歉疚。我想辞去工作回到国内照顾父亲和妻子孩子,但总公司领导非常诚恳地挽留,让我难以推却。毕竟在国外工作有许多补贴,经济收入比国内高出一大块,如果留在国外,我也有经济能力帮助父亲和弟弟妹妹,毕竟我是家中的长子,有责任、有义务照顾他们。我和妻子是自由恋爱的,结婚多年来,她一直支持我的工作,但越是这样,我越觉得对不起她。但挣钱和照顾家庭实在两难啊!我孩子明年就考中学了,我知道这一年非常关键,但我身在国外,无法顾及孩子。我有时也想,自己在国外辛辛苦苦,何必呢?我真想什么都不管了,干脆回国算了,但又实在难以舍弃在国外的经济收入和发展机会。因此我在国外过得很寂寞,心情也不好。我很想不再为这些事烦恼,很想生活得快乐些,但根本无法摆脱。我现在硬着头皮上班,可能有半年多时间了,我经常觉得头晕、心慌、憋气,没有胃口不想吃东西,体重下降了10多斤,晚上睡不着,经常做噩梦,有时很早就醒了。我感觉这些年人就像丢了魂,总是高兴不起来,没有什么是真心想干的,对事物也不感兴趣,很容易忘事,时常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我是“焦虑、抑郁”。家人同事都很关心我,要我减轻压力。我现在是能不上班就不上班,朋友、同事间的来往能推就推,就连回国探亲也远没有以前积极了,体育锻炼也放弃了。现在全部心思在这件事上,常常有莫名其妙的担心,担心自己,担心亲人,几年来我内心非常痛苦、非常烦。我应该享受生活,不应该痛苦地活着,请您一定要帮助我。
三、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父母均为农民,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家教比较严格。求助者从小懂事听话,学习成绩优秀。在国企任职,工作努力、勤奋,人际关系良好。平常身体健康,有3年余吸烟史,近来吸烟量明显增加,偶有酗酒。
请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一、简述该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受损情况。二、该案例可以考虑哪些初步诊断?三、简述求助者存在的主要心理冲突及其类型。四、在本案例咨询中如何理解与实践价值中立原则?五、在本案例咨询中,应该如何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