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谈“双心”【第二期】 话谈“双心”系列“双心”形影不离缠绵难舍“心主神明”是我们祖先中医提出的理论。《黄帝内经》把人的记忆、思维、意志,情感等心理活动统称之为“神”,在唯物的整体观思想指导下认识形体与神的关系,认为人之神由形而生,形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黄帝内经》中提出了“心主神明”论和五神脏学说。“心主神明”中“神明”有广义、狭义之论。广义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有“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灵枢·邪客》指出“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素问·宣明五气篇》说:“心藏神”;《素问·六节藏象论》有:“心者,神之处也”说明神“出”于心,神“舍”于心,神“藏”于心,心乃神之宅。神通过心与血脉活动表现出来。“神”藏于内,“明”显于外,合称“神明”。这些论述构成了“心主神明”的体系框架,确定了“心主神明”理论。古人之所以特别强调心主神明论,就是因为在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的过程中,所有的活动都是在心神的统帅下协调地进行,并各司其职,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也就是说,心对精神(心理)活动有主宰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血液是大脑进行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须的物质基础,正常成年人每分钟流经脑组织的血液达mL左右。占心脏每分钟血液输出量的六分之一。而大脑所需的氧和营养成分都来源于心脏所泵出的血液。心脏主宰着全身血液循环。心脏泵血正常,则体循环的血压和血流相对稳定,脑及全身组织的血液供给正常.氧和葡萄糖的供给也充分.脑的功能活动及正常的精神思维活动得以较好维持,全身的组织功能活动正常,精神健爽,各种新陈代谢得以正常进行。心脏泵血功能异常,导致脑及全身组织的血液供给减少,大脑的特性决定其最先受到影响。尽管机体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等机制部分代偿,但仍旧不能满足脑代谢的需要。所以脑组织受体循环影响程度较其他组织器官更为明显。实践证明,脑的供氧量减少时。临床首先表现为精神症状,如失眠、健忘、烦躁,甚至神昏、谵妄等。研究发现:体外循环特别是阻断主动脉后多数病人意识和自主呼吸均消失,心脏复跳后即可以清醒,认为心脏可以决定性地影响大脑的功能.从而影响人的精神活动。可见.心功能活动直接影响着血液循环,决定了脑功能活动和全身精神状况。此外,近来研究认为心脏和血管的内分泌功能与心主神明的关系密切,心脏除了是血液循环的关键器官外,也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心脏和血管受神经系统、激素、细胞因子的影响和调节,产生和分泌多种激素和血管活性物质,如心钠素、血管紧张素、儿茶酚胺、前列环素、内皮素等。这些血管活性物质可直接作用心脏血管,影响局部和全身循环,同时也可通过血液循环在局部系统、器官发挥生物活性。这显然可对大脑活动、精神心理同样产生影响。尤其是心房分泌的心钠素,能将心的指令通过血液循环传到全身,包括大脑,使人具有整体的协调应对能力;同时还能帮助大脑思维,一旦缺乏.人就会反应迟钝,全身精神不振。因此,心脏和血管分泌的活性物质是心主神明的物质基础之一。随着现代医学中解剖、生理、病理学科的建立,认为大脑是人精神活动的中枢,是精神,意识,思维产生的主要场所,占据主导地位,但还另有很多研究显示心血管系统与人的精神,心理活动密切相关,如有人观察到国外有散在报道心脏移植后,受者的所有思维及行动都呈现为捐献者。研究者认为心脏可以决定性地影响大脑的功能,从而影响人的精神活动。如体外循环特别是阻断主动脉后多数病人意识和自主呼吸均消失,心脏复跳后又能清醒;心脏手术后或心脏安装起搏器之后的病人可以出现精神障碍;意识的形成对于大脑皮层来说可能也不是唯一的。有学者认为心脏通过脑循环,心激素,心磁场影响脑,心功能不全明显影响脑功能。以上研究成果表明即使在占据现代医学理论主导地位的脑主神明学说也是不全面的。有学者认为心主血脉与心主神明是中医把循环系统与高级神经活动结合起来属于“心”,“心”的功能远不是解剖学所指的实体心脏的功能,而是与之密切联系的器官、系统功能综合概念,包括推动血液循环的心脏功能,调节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因素以及大脑高级神经系统等系列功能活动。文/黄力医院中西医结合心内科
转自:石景山中医
想了解其他轶事嘛?
想知道更多旅游胜地嘛?
想掌握哪些好玩的事物呢?
如果你想把自己与
石景山北京旅游
相关的故事
or
生活中有趣的见闻
分享给亿万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