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及处理二

时间:2021-4-1 5:07:42 来源:心功能不全

上期文章介绍了β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的不良反应及相关的处理措施。本期再介绍其他几种降压药。

CCB

CCB类降压药即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平类”。其特点为:起效快,降压效果强,降压幅度大,疗效个体差异小,与其他类型

按照作用于钙离子通过的不同亚单位分为:

1、二氢吡啶类:硝苯地平

2、非二氢吡啶类: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有明显的负性肌力、负性传导作用。

作用机制

1、抑制Ca离子的跨膜转运,减少细胞外Ca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减弱兴奋-收缩偶联,降低阻力血管的收缩反应;

2、减轻ATⅡ和α1肾上腺能受体的缩血管效应,减少肾小管钠重吸收。

二氢吡啶类CCB可与其他4类降压药联合应用,尤其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伴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周围心血管病患者。

CCB的不良反应

1、脸红、头痛、头昏:

由头部血管扩张引起。

处理

继续服药1~2周后可减轻或消失。

2、短效CCB制剂:

易引起反射性交感活性增强,使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出现心悸症状等。

处理

应尽量使用长效制剂,以使降压平稳,持久有效,同时不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好,依从性高。

3、踝部水肿:

少数敏感人群在服用较长时间后由于动脉扩张出现踝部水肿,一般较轻微,但也有的较明显,且不易自行消退。

禁忌

水肿严重且长时间不能缓解时可以换用其他降压药;如仍需使用,可加小剂量利尿剂,并且尽量抬高腿部,水肿会减轻或消退。左旋氨氯地平相比氨氯地平发生踝部水肿的不良反应概率降低。

4、牙龈增生:

大多发生在用药后1~2年内。

处理

停药1~2个月可自行消退。硝苯地平的牙龈增生发生率最高,联用其他可引起牙龈增生(如环孢素)的药物时需注意。

5、非二氢吡啶类CCB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抑制心脏收缩功能和传导功能,二度至三度房室阻滞。

禁忌

心力衰竭患者禁忌使用。

CCB停药还可能发生反跳性血压升高、兴奋、焦虑等停药反应,但发生率很低。

ACEI

ACEI类降压药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普利类”。ACEI降压作用明确,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限盐或加用利尿剂可增加ACEI的降压效应。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尿蛋白的作用,特别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预防、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

作用机制:

降低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但对心率、心排量或体液容量影响很小)。

1、抑制循环和组织ACE的活性,使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生成减少,使经典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失效,消除了内源性AngⅡ最主要的血管收缩和刺激醛固酮合成作用;

2、同时抑制激肽酶使缓激肽降解减少,保留缓激肽的扩血管作用。

ACEI的不良反应

1、刺激性干咳

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以卡托普利、贝那普利多见,程度与剂量无关,在东亚人群中报告的发生率最高(45%),可能与体内缓激肽增多有关。咳嗽常出现在服药后3~6周,药物在体内代谢后,引起缓激肽堆积,刺激咽部和支气管黏膜,咳嗽的严重程度可变。

处理

咳嗽不严重可以耐受者,应鼓励继续使用ACEI,部分患者症状会自行消失,如咳嗽持续、剧烈者需停药,停药1~3周便可消失,或可换用ARB类药。

2、高钾血症

少数患者用药后血钾轻度升高,但不会引起严重高钾血症。在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或双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中可引起重度高钾血症而发生严重后果。

处理

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或双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钾水平,给予低钾饮食或利尿剂,如果血钾≥5.5mmol/L应停用ACEI类药物。

除低钾血症外,ACEI不可与氯化钾和保钾利尿剂螺内酯同时使用。

3、血管性水肿

ACEI相关血管性水肿比较罕见,估计发生率为0.1~0.7%,与卡托普利和依那普利相比,赖诺普利具有更高的血管性水肿发生风险。

服用ACEI,血液内缓激肽(既是扩血管物质,又是炎症介质)浓度增高,诱导血管性水肿的发生,血管性水肿一般在服用ACEI的前30天内发生,也有小部分在长期应用ACEI后才发生。一般水肿多累及口唇、舌、喉及脸面部,很少累及内脏。喉部水肿可影响呼吸功能,重者窒息。

禁忌

立即停用ACEI,应用组织胺或类固醇药物,稳定呼吸和循环系统(ACEI相关性血管性水肿的始动因素不是组织胺,所以应用抗组织胺药物或类固醇药物效果很可能不理想,但仍必须使用)。也可给患者输入含有可降低缓激肽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新鲜冰冻血浆。

4、肾功能减退

部分患者肾脏灌注减少,伴肾动脉狭窄或合用非类固醇类抗炎制剂更易发生。

处理

血肌酐>.7μmol/L的慢性肾衰患者,不宜应用这类药物,血肌酐<.7μmol/L的患者,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服药后1周应检查肾功能,并注意避免同时服用大剂量利尿剂,当患者出现呕吐或腹泻时应暂时停药。

肾功能不全患者在用药后血肌酐升高超过基础状态的50%,或绝对值超过2.5mg/L时应考虑停药。

5、妊娠期间服用ACEI对胎儿的影响

妊娠前3个月用药会导致胚胎心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妊娠3个月后服用ACEI会干扰胎儿肾脏发育。

处理

生育年龄女性用ACEI治疗时,应尽量采取避孕措施,计划妊娠的女性,应尽早停用ACEI或判断应用的益处大于风险时才用。

ARB

ARB类降压药又叫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受体抑制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沙坦类”。常用药物包括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等,降压作用起效缓慢,但持久而平稳。

作用机制:

1、代替AngⅡ与Ang1型(AT1)受体特异性结合,拮抗AngⅡ收缩血管、水钠潴留的作用,降低外周阻力。

2、阻滞AT1的负反馈引起AngⅡ增加,激活Ang2型(AT2)受体,进一步拮抗AT1的生物学效应。

ARB的不良反应

多数患者对该类药物有良好的耐受性。

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眩晕、头痛,长期应用可升高血钾,应注意监测血钾水平变化。罕见的不良反应有首剂直立性低血压、皮疹、腹泻、消化不良、肝功能异常、肌痉挛、肌痛、背痛、失眠、血红蛋白降低、肾功能损伤、咽炎和鼻塞等。

干咳的不良反应与ACEI类似,此类药与ACEI合用发生高钾血症等不良反应风险增加,在降压治疗中一般不宜与ACEI合并使用。

禁忌

双侧肾动脉狭窄、妊娠女性、高钾血症者禁用。

α受体阻滞剂

常用药物:

哌唑嗪、多沙唑嗪、特拉唑嗪。

不作为高血压治疗的首选药,适用于高血压伴前列腺增生患者,也用于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

特点:

起效缓慢,维持作用时间长,每天只需给药一次,不影响血脂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

作用机制:

降低周围阻力,增加静脉容量,增加血浆肾素活性,心输出量不变,不易引起反射性心率增加。

α受体阻滞剂的不良反应

主要不良反应为体位性低血压。

处理

开始给药应在入睡前,以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发生,使用中注意测量左、立位血压,最好使用控释制剂。体位性低血压者、心力衰竭者慎用。

注意

高血压的治疗是需要长期坚持的,若有不良反应发生,医院专科就诊。

声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bzo.com/hbwh/18203.html
热点排行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饮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饮食,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死亡率较高……【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怎样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怎样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常有持久的胸骨……【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饮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饮食,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