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癫疯办法 http://m.39.net/pf/a_7659723.html
金秋十月,节日的气氛非常浓厚,但对于心脏不好的人来说,这段时间也是“心”考验的时期。这个时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气温、气流、气压等变化较为剧烈,早晚温差大、冷热交替,心血管疾病患者受到上述不良刺激,容易因交感神经兴奋,收缩全身的小血管,致使血压升高,心脏的负荷加重。其次,天气变冷能使血流缓慢,且易诱发冠状动脉的收缩甚至痉挛,直接影响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容易旧病复发或原发病情加重。因此,这段时间要比往常更注意保养。
一、严防感冒
秋季温差较大,人体抵抗力下降,易诱发伤风感冒、支气管炎、肺炎或慢性支气管炎复发等,感染极易诱发心力衰竭,导致心肺功能不全危及生命。因此,在秋季心血管患者要注意季节气候的变化,一方面要对自己所患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做好预防工作;另一方面,要及时了解天气情况,注意保暖。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爆发时,要避免到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长时间活动。
二、保证睡眠
秋季天气凉爽了许多,所以现在应该好好补补觉,充足的睡眠也是特别重要的。每日睡眠应不低于6个半小时。睡眠不充足可是会给心脏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一定要保证睡眠时间和休息的质量。三、监测血压及定期复诊
天气变冷是促使血压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心血管病人急剧增多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男性患者应保持乐观情绪,防止过度兴奋和疲劳,避免酗酒、熬夜、高盐饮食等高血压发病加重的危险因素,坚持规范服用正规降压、调脂、抗血小板或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定期检查心电图和血压,夏季减少或停止用药的患者应定期复诊,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四、饮食有度
不要跟风“贴秋膘”,饮食还应坚持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及桃子、石榴、柑橘、梨等防秋燥的水果,尽量少吃辛辣、高盐食物,避免三餐过饱,特别是晚餐要少食。秋季干燥,要注意补水,尤其是清晨,经过一夜的呼出水分,而没有及时补充水分,老年人的血液本来就比较粘稠,血管不同程度硬化、狭窄、血流变慢,这种情况下最容易发生心肌梗死。因此,早晨起来,喝杯白开水,以冲淡血液,白天多喝淡茶,对心脏亦有保护作用。但心衰患者要限制饮水量,以免饮水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加重病情。五、适度锻炼
适度锻炼可调整高血压,还可避免便秘、坠积性肺炎及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运动量以不引起胸闷、心悸、气促为度,要持之以恒。晨练宜改晚练,很多患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有“闻鸡起舞”的晨练习惯,但有关研究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时间多在早晨,有2/3患者是在早晨6-8时发病猝死,进入秋冬季节早晚温差比较大,建议这类患者最好把晨练改成晚练。六、切忌激动
情绪激动、紧张烦躁、发怒受惊等,均可使肾上腺分泌儿茶酚胺增加,导致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上升,增加心脏负担。因此,对于心脏病人,要学会减轻压力,正确对待各种应激事件,保持平和的心境,节制情绪变化,切忌大喜、大悲或大怒。少看惊险、刺激及竞技性比赛等。七、讲究休息
卧床休息可减轻心脏负担,但长时间平卧会加重肺淤血,容易造成呼吸因难。最佳体位是半卧位,头部和胸部都适当垫高。白天可在靠椅上休息,两腿下垂,减少肺於血。早晨醒来以后可继续在床上躺几分钟,然后再缓慢起床。切记不要立即起身,起床时,动作也不要过猛。医院心血管病科
河北医院心血管病科为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国家卫健委中医临床重点专科,河北省唯一中医心血管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络病重点研究室及络病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由国内著名中医心血管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创建,是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具有中西医院支柱科室。心血管病科以中医脉络学说为指导,系统研究了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心衰的发病机制,从全新视角制定治法与有效组方,依托研制的通络特色药物,建立了针对心血管疾病的系统通络治疗方案,形成了科室在治疗血管病变方面的中西医结合特色。由该科室创制的治疗方法和通络药物,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可显著稳定易损斑块,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急性心梗介入患者的长期预后;在心律失常的治疗方面,既可以有效治疗早搏和房颤,又可以显著提高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为缓慢性心律失常伴早搏、心功能不全伴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提供了药物选择;针对慢性心衰研制的通络药物既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又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上述工作显示出心血管病科在心血管重大疾病治疗中的独特优势。
年11月,全医院医院与以络病学说创新的河北医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北京阜外心血管病专家长期坐诊河北医院,联合开展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诊疗工作,医院派驻国内顶尖的冠心病介入、心律失常射频消融与起搏器安装专家,定期到医院开展介入相关手术,这标志着双方将整合资源、强强联手,共同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显著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水平。
河北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省医院
推行“会员制慢病管理”服务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