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的特点——四高一多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
“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了2.7亿人!
心脑血管病的成因不可变因素
年龄:随着年龄增高发病率增加
性别:男性高于女性
冠心病家族史
天气
可变因素(1)压力过大。情绪紧张导致人体神经失调,新陈代谢紊乱,主要器官功能失去平衡,造成动脉硬化,引起冠心病和脑血栓。
(2)烟酒过度。造成血管痉挛,血流不畅。
(3)饮食不科学。营养不均衡,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过高。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方法合理营养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
改善生活方式
(一)合理营养
1、每天一瓶牛奶红:一天一个西红柿
2、六至八两主食黄:黄红蔬菜维生素A多
3、三份高蛋白绿:饮绿茶
4、吃饭七八分饱白:燕麦片、燕麦粉
5、一斤蔬菜和水果黑:黑木耳
(二)适量运动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怎样运动?
选择有氧运动形式,运动强度不要过强
每周运动3—5次,每次持续20—60分钟
冠心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运动
中风患者不要在早晨运动,因为早晨血压容易波动,易诱发中风
(三)戒烟限酒
吸烟使心脑血管疾病的严重危险分子,一定要戒烟
过量饮食会使心脏兴奋性增加,极易诱发急性心脏事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最好不饮酒
(四)心理平衡
当精神紧张、激动或愤怒时,会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中风,因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注意缓解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五)改善生活方式
我们要做到生活起居有规律性:定时起床,定时进餐,定时活动,定时休息。
平衡饮食: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膳食:饮食上要注意,多吃粗粮
不要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会增加心脏负担
减少脂肪、胆固醇的摄入
减少盐的摄入
多吃蔬菜水果
“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者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头晕、体形肥胖、食欲不振、胸闷、甚至四肢麻木等。
高血压:常见的症状是头晕,肠胃一过性的,多在做蹲起动作时出现;头痛也是高血压患者长出的症状,多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甚至有炸裂性剧痛,多在晨起时出现。如果高血压持续存在,还会引起肢体乏力、抽筋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眼底出血、脑出血等。
高血糖:早期高血糖是没有什么明显症状的,发展到糖尿病时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
“三高”的六大预报信号1、头痛: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感。若经常感到头痛,而且功能失调有关。很剧烈,同时又恶心作呕,就可能是向恶性转化的信号。
2、眩晕:女性患者出现较多,可能会在突然蹲起或起立时发作,或突然的失去知觉倒地。
3、耳鸣: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有时为暂时性的,有时表现为持续数分钟、尖锐的耳鸣音。
4、心悸气短: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这些都是导致心悸气短的因素。
5、失眠:多位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这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6、肢体麻木:常见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麻木,还可能感觉异常,甚至半身不遂。
治疗无效调理当道目前的临床治疗,以降低指标为目标,没有特效药物,需控制饮食、加强运动,西药副作用过强,可使血压急骤下降,易导致重要脏器缺血和体位性低血压,甚至发生脑血栓和心肌梗塞等意外。
中医认为“三高”以虚实致病,虚者以内伤为主,有因气血亏虚、肾精不足、脑髓失养所致;实者以本虚标实为患,脾肾肺心皆可致病。饮食、七情、劳倦、六淫、遗传等皆可为诱因。针对病因,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整体调理,特别是流传较广,认知度和认可度都很高的拔罐、刮痧、温灸、药浴、食疗等中医手段,通过一段时间循序渐进的调理,疏通经络,提升脏腑功能,可以发生明显的改观。从根源上调理“三高”症状,改善体质,不易复发。
食物的选择宜用食物
降压食物:芹菜胡萝卜西红柿黄瓜木耳海带香蕉
降脂食物:山楂大蒜蘑菇木耳
高钙食物:奶类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
高维生素食物:蔬菜水果鲜枣猕猴桃苹果柑橘
忌用(少用)食物
高脂肪食物:动物油脂油炸食物(油条)
高盐食品:腌制食品
饮食口诀半斤牛奶两斤肉,一斤蔬菜八两谷。一个鸡蛋五克盐,水果绿茶享清福。不抽香烟少喝酒,乐观开朗心无忧。每天早上跑跑步,保你腰带不变粗。
“五不过”
1、食物不过咸:限盐
2、食物不过甜:限糖
3、食物不过腻:限制脂肪过高的食品
4、食物不过辛:限制饮酒
5、食物不过苦:过食可致食欲不振
心脑血管疾病的食谱举例1
早餐:豆浆,芝麻烧饼,鹌鹑蛋
午餐:鸡肉丸小白菜,炒茄片,米饭
下午加餐:梨
晚餐:瘦肉片鲜蘑配黄瓜,烧菜花胡萝卜,黄瓜丝拌北豆腐,白面发糕,紫米粥
睡前:苏打饼干
举例2
早餐:豆腐脑,麻酱咸花卷,五香茶鸡蛋
午餐:什锦炒饭(米饭,火腿,黄瓜,胡萝卜),拌海带丝,西红柿黄瓜汤
下午加餐:猕猴桃
晚餐:炒生菜加蒜末,炒素丁(黄瓜,豆腐,胡萝卜),混沌,玉米面窝头
睡前:小蛋糕,生西红柿
国医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