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需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秋冬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受气候变化影响及相应的生活方式改变,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这个时期将“低开高走”,如果不积极加以控制,它们将持续在高位运行。
这些危险因素其实就是大家熟知的吸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及高体重。尤其以前三个因素最为凶险。有这些高危因素的人群,除了要戒烟之外,在初秋阶段要增加对血压、血糖、血脂及体重这些危险因素的检测。
比如,主动去门诊随访血压、血糖、血脂及体重等各项指标,必要时调整夏季的用药方案,保证各项危险因素的平稳运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会显著降低。有高血压高血糖的患者,进入秋冬季节,要记住七字箴言:少油少盐多运动。
秋季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1、防止栓塞。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
2、患者不宜晨练。因为睡眠时,人体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秋冬季节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3、进补要适度。我国民间素有秋冬季进补的习惯,但是这个时候人们运动本来就少,加之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
4、心态平衡。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尽管秋季不像冬季那样容易引起疾病的复发,但若忽视了秋天的季节特点,也是危险的。
寒暖渐变,常常不易立即感觉和体验到,且秋季的寒暖又常反复,寒而复暖,暖后又寒,使人防不胜防,因此在秋季感冒受寒一般较为普遍。对健康人来说,这也任不意味着什么,但如果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这方面也粗心大意的话,就很容易引发原有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肺心病等。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秋季首先要注意季节气候的变化,这可从两方面着手,一要对自己所患疾病有充分认识,避免思想上的轻“敌”,二要重视和了解天气情况,及时收听气象预报,以便能随时增减衣物,应付自如,千万不要在这方面有任何的偷懒、侥幸、否则会因小失大。总之,如果把秋天的工作做好了,就会为冬季的全面预防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专家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秋季首先要注意季节气候的变化。专家提示,由于初秋暑气未散,昼夜温差大,年老体弱者往往不能及时适应,此时患有高血压的老人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调整用药,将血压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过低的室温会使患者血管急剧收缩,易发生脑血管破裂出血、脑栓塞、脑梗塞,因此高血压患者不要让自己受到“冷刺激”。如不吃过多的冷饮料,不用冷水洗澡、洗脚。立秋以后的睡眠,要特别避免受凉气侵袭,注意保暖。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章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通过?白癜风专科医院山东?看白癜风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