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列r波递增不良新概念l

时间:2021-10-24 19:20:06 来源:心功能不全

北京中西痤疮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111/8580082.html

r波递增不良新概念:

“掉头现象——通过心电图诊断心力衰竭探讨(1)

编者按

探讨心电图能否判断心力衰竭存在这个话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关通过心电图可以提示心力衰竭的观点鲜有报道。本文观点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尤其在心电图数字化存储、信息化管理时代,心电时间线性记录或许能够给心电技术带来新的诊治评估指标。本研究有助于鉴别心源性抑或肺源性导致的呼吸困难,对于广大临床工作者诊断心力衰竭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诊断心力衰竭

心电图技术诞生已逾百年,其对于提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疾病的诊断已有成熟经验,但通过心电图诊断心力衰竭的观点往往持否定态度。《实用心脏病学》已有明确说明:心电图对心力衰竭的诊断没有帮助[1]。Mann在涉及心力衰竭心电图表现时,仅就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表现作了以下简单概括:在病毒心肌炎或者广泛纤维化(即使无相关的心肌瘢痕)情况下,可出现类似心肌梗死的病理性前壁、前侧壁弥漫的Q波或R波递增不良[2]。r波递增不良对于各种原因导致心力衰竭存在密切关联,包括缺血性心肌病、非缺血性心肌病,但未能深入研究。本研究选择年10月至年12月我院治疗的胸闷、气喘症状的9例患者,对其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检查,探讨总结心电图与心力衰竭的关联。

1r波递增不良新概念

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通常呈现为rS波。为清晰了解r波递增不良新概念,首先通过下列4例心电图(图1-4)分析讲解。

例1笔者(健康体检者)男性,49岁。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胸导联V1~V6未发现r波递增不良。描记时间:年11月5日。

例2患者女性,41岁;彝族。因发作性胸闷、气喘2年,加重2h于年11月3日入院。既往患者于受凉后易发作上述症状。入院心电图(图2)提示大致正常心电图。胸导联V1~V6未发现r波递增不良。入院后检查血NT-proBNP.8pg/ml,血肌钙蛋白I<0.1ng/ml,心肌酶正常范围。超声心动图(美国GE公司LOGIQ7型)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76%,心脏舒张功能减退,X线胸片提示双肺纹理增粗。入院后给予缓解支气管痉挛等药物治疗,好转出院。出院诊断:支气管哮喘。

例3患者女性,66岁。因反复发作胸闷、气喘10年,加重4d于年11月8日入院。患者既往有冠心病病史10年。入院后监测血NT-proBNP.5pg/ml,超声心动图LVEF30%。心电图(图3)示V1~V4r波递增不良(胚胎r波),V5呈qRs波,V6呈R波。出院诊断: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Ⅳ级(NYHA分级)。

例4患者女性,60岁。因反复发作胸闷、气喘2个月于年3月28日入院。体检:端坐呼吸,双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双侧颈静脉怒张,肝肋下3cm,双下肢轻度水肿。入院后监测血NT-proBNP.4pg/ml,超声心动图提示节段性室壁运动不良,左心增大,LVEF41%,估测肺动脉收缩压(sPAP)45mmHg。入院前4d外院心电图(图4A)提示V1~V5r波递增不良,V6呈R波。入院后经治疗下肢水肿等症状好转,复查心电图(图4B)V1~V3r波递增不良,V4~V6呈R波。rS波由原来的5个减为3个。入院第2天检查X线胸片:双肺纹理增粗,边缘模糊。予强心、利尿、改善心功能及抗感染等治疗,入院10d后好转出院。出院诊断: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全心衰竭,心功能Ⅲ级(NYHA分级),肺高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

结合图3-4的特点,笔者提出r波递增不良新概念,即“掉头”现象。掉头现象与心力衰竭关系密切,必须满足3个条件:

(1)胸导联存在r波递增不良的导联数一般≥3个,呈rS波(V1~V3,V1~V4,V1~V5;少数情况下V1~V2,V1~V6;rS波或为QS波;多伴动态演变);

(2)主波掉头:r波递增不良后的、尤其是临近导联必须呈单向直立的高R波,或Rs波;

(3)r波递增不良的r波振幅越小越有意义(如胚胎r波)。

传统意义上的r波递增不良有关文献仅是描述了胸导联V1~V6r波振幅较小,其QRS波群意义类似于QS波。笔者提出的r波递增不良是指导联向右与临近导联主波方向由负向到正向呈现°翻转,故称“掉头”(即rS波→R、Rs或qRs波;小r波→大R波)。递增不良的r波,如果R振幅<S振幅,但R/S接近1,意义就小,越小于1,意义就越大。Zema提出的r波递增不良诊断标准:RV1>RV2>RV3>RV4,或RV2<0.3mV,RV3<0.3mV。临床观察符合RV1>RV2>RV3>RV4递增规律的r波并不多见,本文提到r波递增不良新概念均符合Ze-ma的RV2<0.3mV,RV3<0.3mV这项条件。所以,r波递增不良新概念是对于Zema提出的R波递增不良的概念涉及到临床意义的进一步延伸解释。此外,例1及例2心电图表现提示不存在心力衰竭,在笔者近3年的工作中,心电图没有r波递增不良现象者(包括气喘患者;参考图1、图2),很少发现有LVEF下降及NT-proBNP升高者(急性心肌梗死等除外)。故r波递增不良新概念心电图对于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与呼吸系统呼吸困难非常有帮助,可靠度较高。本研究将“掉头”起始导联定位在V4,没有定位在V3,可以避免误诊过多的心力衰竭。

2左心功能不全的心电图表现

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新概念,即“掉头”现象,与左心衰竭关系密切(如例3)。下文进一步讲解左心衰竭的心电图特征。

例5患者女性,88岁。因胸闷、气喘1年余,加重3h于年9月13日入住我院ICU。体检未见颈静脉怒张,双肺底闻及湿啰音,心音低顿,双下肢无水肿。血NT-proBNPpg/ml,血肌钙蛋白T正常(<50ng/L)。心电图特征(图5A):V1~V3r波递增不良(rS波),V4、V5呈Rs,V6呈R波,主波V4掉头。心率95次/min,胸导联转位。在ICU经过降低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治疗好转,于当日下午转入心内科,再次描记心电图(图5B):V1~V4T波倒置加深,仅V1、V2表现为r波递增不良(rS波),V3~V6转变为Rs波。V1、V2rS波,主波V3掉头。rS波由3个变为2个。心率58次/min。年9月14日复查血NT-proBNP.4pg/ml,入院第3天检查超声心动图提示:节段性室壁运动不良,LV(左心室内径)56mm,LVEF41%。临床诊断: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Ⅳ级(NYHA分级)。

左心功能不全心电图特点:结合图3、图5心电图表现,对于前文中提出的满足r波递增不良3个条件,一般符合左心功能不全心电图特点。r波递增不良导联数越多(少数情况含V6),心肌储备功能越差,心功能就越恶化。随着药物治疗病情的好转,rS波逐渐减少。如例5患者的心电图由入院时rS波3个改变为2个,代替为Rs波。所以r波递增不良诊断心力衰竭也是遵循心电图动态演变规则的(借助振幅的改变),可为判断疗效提供依据。临床中也发现少数患者心电图没有r波递增不良表现,但超声心动图LVEF下降<50%,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慢性左心功能不全伴有右束支传导阻滞,“掉头”前的演变阶段等等;在体检时也发现,少数人存在心电图V1~V3rS波,主波V4掉头,但受检者无心力衰竭症状,超声心动图LVEF>50%,并不存在心力衰竭。

3右心功能不全的心电图表现探讨

右心功能不全与左心功能不全的病理学基础不同,所以左心功能不全与右心功能不全的心电图特征决然不同,不能用r波递增不良特征诊断右心功能不全,即不符合新概念心电图“掉头”现象的规律。但由于右心功能不全与左心功能不全都具有相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心力衰竭发生时均符合Frank-Starling机制,所以检测血NT-proBNP均可以升高。右心功能不全的心电图特征往往具有右心室肥大的表现,现结合例6、例7探讨右心功能不全的心电图特点。

例6患者男性,54岁。因胸闷、气喘4年,加重6d于年9月4日入院。患者于4年前因胸闷、气喘曾在中医院行CT肺动脉造影(CTPA)诊断为肺栓塞,肺高压。入院当天检查:脉搏95次/min,血压/80mmHg。双侧颈静脉怒张,双下肢中度压陷性水肿,血NT-proBNP.8pg/ml,血肌钙蛋白T0.3ng/ml。心电图(图6)示心房颤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V1+SV5=2.5mV,提示右心室肥大。年9月18日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室肥大,右心室前后径42mm;LVEF87%;估测肺动脉收缩压(sPAP)96mmHg;心包积液。出院诊断:慢性栓塞性肺高压,右心衰竭,心功能Ⅳ级(WHO功能分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

例7患者女性,55岁。因阵发性胸闷、气喘2年,加重10余天于年10月24日入院。患者2位直系亲属均因肺动脉高压死亡。体检:脉搏97次/min,血压/80mmHg。双侧颈静脉怒张,双下肢轻度压陷性水肿。心电图(图7):不完全性RBBB,RV1+SV5=0.8mV,提示右心肥大可能。入院第2天血NT-proBNP.7pg/ml,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室肥大(右心室前后径37mm);LVEF57%;sPAP估测86mmHg。入院第4天CTPA未见肺血管血栓影,肺动脉干略粗。出院诊断:家族性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心功能Ⅲ级(WHO功能分级)。

例8患者女性,75岁。肺栓塞,右心衰竭。因反复发作胸闷、气喘1年,加重3d于年11月3日入院。体检:CTPA诊断肺栓塞。超声心动图右心室前后径(RV)26mm,左心室内径(LV)31mm,右心房(RA)51mm×48mm,LVEF69%,估测sPAPmmHg,右心增大,肺高压;血NT-proBNP.8pg/ml,D-二聚体0.81滋g/ml;心电图(图8)心电轴右偏,SIQⅢTⅢ,肺性P波,RV1+SV5=1.4mV,右心室肥大,没有掉头现象。本例应注意:虽然本图V1~V6呈现rS波,但R/S接近或等于1,远离了本文提出r波递增不良的新概念,对于诊断左心功能不全价值不大。此外还应注意的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表现为右心衰竭时,心电图可以表现为胸导联重度顺钟向转位,V1~V6均可以表现为r递增不良,但没有掉头现象,如例9

例9患者女性,74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右心衰竭。入院检查:超声心动图左心房前后径(LA)24mm,RV35mm,LV36mm,LVEF63%,sPAP估测53mmHg,右心增大;X线胸片提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血NT-proBNP.8pg/ml;心电图(图9)示心电轴右偏,重度顺钟向转位,胸导联V2~V5QRS波群转位异常,但没有“掉头”现象。

这类心电图反复描记若始终未出现“掉头”现象,如V6主波演变为向上,R波直立,则一般考虑为肺源性心脏病、右心衰竭心电图;通过多次描记心电图,这类少数无LBBB心电图也可演变为“掉头”,如V6出现单向直立的高R波,或Rs波,则可判断患者存在左心衰竭、或全心衰竭的可能;实际上,无LBBB,也可以存在“掉头失败”(图略)。右心功能不全心电图特点:右心衰竭的患者心电图往往伴有右心室肥大的表现,没有“掉头”现象。其他表现尚有心电轴右偏、右束支传导阻滞、顺钟向转位等表现。r波递增不良新概念心电图不适用诊断右心功能不全。

未完待续......

心电与循环

免责声明

平台推送文章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不做它用。如有错误或涉及版权归属,请联系删除,谢谢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bzo.com/zyzz/18978.html
热点排行
心肌梗塞的饮食注意事

心肌梗塞的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严重危害到患者……【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心肌梗死饮食注意事项

心肌梗死的饮食注意事项包括什么?得了心肌梗死治疗是关键。但是……【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心肌梗塞的饮食注意事

心肌梗塞的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严……【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