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治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83860.html
英国牛津大学艺术史系资深荣休教授马丁·肯普(MartinKemp),是最权威的达·芬奇研究者之一。他的第一部专著《达·芬奇:奇妙的自然与人》()即被认为是艺术史的经典之作。今年他还将出版5部关于达·芬奇研究的新书,其中包括对比尔·盖茨收藏的《莱斯特手稿》的研究、瓦萨里《艺苑名人传》的达·芬奇传记校注、达·芬奇绘画图解等。
今年是达·芬奇去世周年。《三联生活周刊》特派记者龚之允对马丁·肯普进行了独家专访。肯普认为,达·芬奇与同代大师的不同在于,他不仅发扬了多面手的灵活性,还把知识转化成了一种更深入的科学。
*本文原刊《三联生活周刊》年第21期
达·芬奇研究权威马丁·肯普
达·芬奇的妙不可言
专访马丁·肯普
特约撰稿丨龚之允
马丁·肯普在学士阶段的专业其实是自然科学,兼修艺术史。从剑桥大学毕业后,因为对文化史感兴趣,他进入伦敦大学的考陶德学院,继续修完了艺术史的硕士和博士阶段。当时“意大利文艺复兴”正好是艺术史领域的主要科目,但一开始肯普有意回避了既热门又难度极大的达·芬奇研究。直到有一次,为了帮助朋友完成一个纪录片的项目,他从达·芬奇的温莎手稿入手,结果便被达·芬奇的世界所震撼,开始了数十年的漫漫学术之旅。
我和肯普教授约好在牛津大学三一学院的旅人宿舍见面。三一学院建立于年,旅人宿舍是一座古老的建筑。教授热情地把我迎到了二楼朝南的会客厅。客厅的装潢古色古香,楼上不时传来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BWV》管风琴乐曲。我们就对坐在南窗边,开始走进达·芬奇的世界。
天才的神奇与真实
三联生活周刊
首先请允许我问两个读者可能很感兴趣的小问题。第一个就是,达·芬奇是否真的是按照网上流传的“达·芬奇睡眠法”来进行多相睡眠(PolyphasicSleep)的?
马丁·肯普
我想我得知道更多关于达·芬奇的个人生活信息才能回答这个问题。达·芬奇确实常常秉烛工作。在手稿中他至少提及两次,为了解决一些几何学的问题他工作到深夜,直到蜡烛燃尽,然后到了早上他却发现想出来的解法是错误的。他非常勤奋,也很多产,一直在不停地工作。但我们无法得知他的睡眠习惯,因为没有切实的证据。
三联生活周刊
你觉得他会用什么东西来保持精神充沛?
马丁·肯普
达·芬奇的时代,恐怕真没有。那个时代意大利没有咖啡,没有烟草。
三联生活周刊
你觉得现代人所疯狂崇拜的神奇的达·芬奇,是否和真实的达·芬奇不太一样?
马丁·肯普
达·芬奇是一个神奇的人物。不难想象,关于他的传说也必然非常传奇。如果你仔细研究达·芬奇这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他绘画的精妙程度,他在各个科学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都令人叹为观止,你会觉得比传说中的更震撼。在那个认知有限的时代,一个人的成就如此之多,真的很了不起。一直以来,他就被当作人类文明进程中最耀眼的星星而存在着。他敏锐地觉察到了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他认为人是大宇宙中的微缩宇宙,人体的运行是宇宙运行的一部分。因此他非常反感“人定胜天”这种观点。我们只能顺天应人,依存于因果循环的系统之中。这一观念非常重要,与自然作对,必将面临灭顶之灾。达·芬奇非常喜欢观察河流的态势,他把河流称为“水的血管”,而他在研究人体血管的时候,也会把它们与树木的枝叶相关联。他经常会把看似无关的事物相关联,把艺术和自然有机统一起来。他就像一位水利学家,了解水的各种天性,认识到水的无穷力量,不会逆反水的自然属性,而用疏导的形式来治理。
三联生活周刊
你认为达·芬奇的天才之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马丁·肯普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他有着惊人的发散性思维,能够跨越不同的科学领域,孜孜不倦地学习和研究。他总是能够从看似不相关的几种事物中找到关联性,这是推动认知进步的关键。比如,在观察水流动向的时候,他说这就像是人类卷曲的头发,然后他通过头发的重量和卷曲的趋向,得到螺旋图案。而螺旋图案又与几何学、力学等息息相关。他的关联性思维是如此神奇,也正因为如此,他总是马不停蹄地做着跳跃式的研究,而无法集中注意力。他所认知的世界是一个多元的、动态十足的有机统一体,但这种思维方式也使得他无法集中精力停留在某一领域。
年12月12日,美国石油大亨阿尔芒·汉默在伦敦拍卖行展出他花费22万美金购得的达·芬奇手稿
三联生活周刊
他的发散性思维和他的受教育情况有很大关联吗?
马丁·肯普
他受到的基础教育其实很普通。在进入工作室学习绘画之前,他只上过小学,学了简单的算术和语文。他还自学了拉丁语,他的个人藏书中一直备着一本拉丁语法书。他经常说自己不需要(学习)文字也天生具有文人对文字的敏感性。当然这有点夸张,不过他确实说过他的学识主要通过经验,而不是通过书本。从某种程度来说,他对那些受教育程度深的人有所抵触,他自认为是在实践中学习的人,可他的阅读量一点也不少。
三联生活周刊
是否可以这么认为,除了文字,达·芬奇掌握了一般人不具备的各种语言,比如绘画语言、科学语言等?
马丁·肯普
是的,他发展出了非常独特的视觉语言,并且通过这种语言来展示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比如他在解剖学中画了大量的横截图和分离出来的细节图,在他之前还没有人这么做。在建筑学上也同样如此,他会画各种平面图和剖面图,在他之前没有人会去那样画建筑图纸。在设计机械的时候也一样,他把各个部件都拆分地画出来。在画人体的时候,他把脊椎骨分离出来,研究骨头之间是怎么连接和运作的。这些视觉语言的创新无疑是空前的。这种方式是他在米兰期间开始形成的。
三联生活周刊
我读过包括你在内的很多学者的研究,看上去达·芬奇的动物解剖图比人体的还要多,特别是禽鸟和马匹的解剖图。
马丁·肯普
这是因为人体解剖在当时有很多限制,而动物解剖在法律上没有障碍。达·芬奇亲自解剖过人体,但机会不多。比如他后期画的人体心脏,其实是根据牛心画成的,好在二者的工作原理差不多。因此达·芬奇会通过解剖猪牛羊等动物来推导出人体解剖。
三联生活周刊
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那么多的大师,为什么达·芬奇在后世眼中是最为神奇的一位,其传奇性几近“半人半神”?
马丁·肯普
因为达·芬奇的多面手特性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他之前也不乏一些全才,比如设计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建筑家布鲁内莱斯基(Brunelleschi),他就精通光学,又重新研究出来透视法,同时还是金匠、雕塑家和发明家,他发明了起重机和运大理石用的船舶。那个时候条件有限,你不可能为了成为工程师而跑去皇家学院深造,因此需要什么都会,才能灵活地应对各种项目。
达·芬奇与这些大师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不仅发扬了多面手的灵活性,还有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把知识转化成了一种更深入的科学。比如当时一般的工程师不会用物理学理论去解决工程学的问题,但达·芬奇就会。其他人不会像达·芬奇那样,既考虑到美学,又考虑到力学。比如很多艺术家都会解剖,但他们都是为了画得生动才学的;达·芬奇则不同,他想要透视整个人体,从本质上来理解人体结构和运转原理。因此可以说,达·芬奇的视野,既有深度也有广度。当然这也使得他只能不舍昼夜,不断为创新而折腾。
达·芬奇具有广泛的知识和理解,包括生物学、解剖学、生理学、流体动力学、力学和航空学
三联生活周刊
后面这几个世纪,似乎少有艺术家声称自己继承了达·芬奇的衣钵,但很多人会说他们从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或提香那里得到灵感。这是为什么?
马丁·肯普
其实在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具有非凡的影响力。他对拉斐尔就有很大的影响,拉斐尔从达·芬奇那里学会了怎么通过图画来讲好故事。当然拉斐尔的借鉴非常巧妙,没有照搬达·芬奇的风格,不过如果你仔细看他的某些画作,确实能看到达·芬奇的影子。米开朗基罗其实也受到过达·芬奇的影响。达·芬奇的影响力触及了当时几乎所有热门的绘画题材:肖像画、故事画,还有风景画。后面影响力衰退的原因,大概是因为他的原作数量很少,而且很少公开。法国王室收藏的那些画作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露面。达·芬奇的声名一直有增无减,也被人们所推崇。18世纪晚期欧洲涌现出了大量的《最后的晚餐》出版物,他的手稿也陆续被大众所知晓。但他的影响力并不只是艺术或科学。他有影响力,但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他那惊人的想象力,以至于我们今天去回顾他的作品,依然能感到醍醐灌顶。
自画像之谜与未完成画作
三联生活周刊
请问达·芬奇的私生子身份对他的人生和艺术有什么影响吗?
马丁·肯普
我觉得比我们想象中的影响要小很多。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私生子是很常见的,很多是仆人甚至奴隶的孩子。女性在13或14岁的时候就结婚了,非常早,而男性则要接近30岁才结婚,因此婚前男性所接触的女性往往不是他们后来的妻子。
达·芬奇是由祖父带大的,住在离佛罗伦萨不远的芬奇镇。他的父系家族世代都是地主和律师,虽然不算巨富,但有着非常体面的生活。在他祖父的退税单上,达·芬奇被法律认证为家里户口上的成员。达·芬奇出生的时候,他的祖父高兴极了,邀请了教父教母来见证婴儿的洗礼。因此(我觉得)达·芬奇并不会为出身而感到耻辱。
三联生活周刊
他父亲对他非常好,不仅为他提供了基本教育,帮他找了最好的绘画老师韦罗基奥,还利用自己做律师的人脉介绍了很多艺术项目给儿子。
马丁·肯普
是的,他父亲在早期帮他拉到了一些艺术上的生意。他父亲把少年达·芬奇从乡下接到了佛罗伦萨。在佛罗伦萨,达·芬奇的全称是“来自芬奇镇的皮耶罗先生的儿子莱昂纳多”,大家都知道他是律师先生的儿子,虽然是非婚生的。
他的父亲在佛罗伦萨工作出色,娶了门当户对的妻子,也拥有很多孩子,能够合法地继承家族遗产。他的母亲是一名农妇,在生下他后,很快就结婚了,后来也生了许多孩子。因此达·芬奇的父母都拥有各自的大家庭。达·芬奇是由祖父和叔叔带大的,这样他很早就养成了独立生活的习惯。实际上,达·芬奇是一个非常注重隐私的人,他留下了数千页的手稿,但却从来没有记录过他的心绪,因此我们无法得知他的精神面貌究竟如何。如果你是搞弗洛伊德心理学研究的,也许会有很多可以讨论的东西。不过就我而言,我只能说他的童年境遇让他养成了独立自主的精神,并且在视觉表达的时候不会露骨地进行自我的情绪宣泄。
三联生活周刊
达·芬奇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米兰或是法国,你认为最为引人入胜?
马丁·肯普
这也挺难选的。显然米兰是达·芬奇创作的巅峰阶段,在这个时期,他画了很多精美的肖像画,还有《最后的晚餐》;在米兰他的视野也开始从绘画转向其他综合学科——我肯定会选这个阶段。
不过他从米兰返回佛罗伦萨的那个阶段也充满了戏剧性,因为这时候文艺复兴“三杰”齐聚在佛罗伦萨同台竞争: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围绕着战争画开始当面PK,《蒙娜丽莎》《救世主耶稣》也都是那个时候创作的。我想我会把这两个阶段放一起,作为达·芬奇艺术生涯的巅峰。
三联生活周刊
有人认为,在意大利都灵的皇家图书馆藏有一幅达·芬奇的自画像;也有人认为,达·芬奇在许多画作中都隐藏了自己的肖像。请问你怎么看?
马丁·肯普
首先要说明的是,都灵的那幅肖像不是达·芬奇的自画像,那是一幅精妙的埃及哲学家的肖像。那幅画的完成时间大概在15世纪90年代,那个时候达·芬奇相对来说还算年轻。更可信的一幅达·芬奇画像是他的学徒画的。
三联生活周刊
你说的是英国王室在温莎堡收藏的那幅吧?
马丁·肯普
没错,这是唯一可信的达·芬奇画像,是一幅侧身像。虽然我们不知道究竟是谁画的,但作者的画技很高,和达·芬奇的画风非常接近。达·芬奇是有名的俊男,甚至可以说很漂亮,有一头飘逸的长发。这幅侧身像从各个方面都符合对达·芬奇外貌的描述,也与很多早期流传的达·芬奇画像形成呼应。都灵的那幅画则是18世纪晚期才再次被发现的,有人认为那是达·芬奇肖像,实际上这种说法站不住脚。我认为文艺复兴时期很少有画家画单独的自画像,一般会把自己的头像放到群像中,和其他人物的画像在一起。
三联生活周刊
我读过几本研究达·芬奇的专著,里面有一种推测,那幅未完成的《三博士来朝》右下角的那个年轻人是达·芬奇的自画像。
马丁·肯普
我认为达·芬奇在那幅群像画中加上自己肖像的可能性不大。
三联生活周刊
很多艺术史家都认为达·芬奇充满了好奇心,因此他很多画作没有画完。可以谈谈他留下的未完成之作吗?
《艺术家之梦》由乔治·康姆基斯绘制,画中的艺术家正在工作室伏案沉睡,这时他看到了历代大师,包括乔舒亚·雷诺兹爵士、鲁本斯、伦勃朗、提香、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等
马丁·肯普
画作没有完成的原因大致有两个。首先是他的兴趣实在太广泛了,会同时在不同的领域中进行探索,因此很难专注下来。这点毋庸置疑。绘画这样的媒介无法满足他的创造力。如果读一下他为战争绘画准备的企划案,你会觉得那像是拍电影用的故事版本。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出现了各种客观状况,使得他没法完成画作。他去米兰得到了佛罗伦萨统治者——“华丽的洛伦佐”的推荐,他的艺术才华成为外交联结的契机,具有政治意义,这样他就中断了在佛罗伦萨画《三博士来朝》,去了米兰。如果没去米兰,他会不会画完?挺难说。《圣杰罗姆》也是那个时候被中断的画作。在和米开朗基罗竞争时画的《安吉利亚战争》,他运用了很多新的绘画技法,不过也遇到了很多问题。这个时候,是法国人中断了达·芬奇的绘画工作。当时法国人占领了米兰,佛罗伦萨危在旦夕,对法军唯命是从。法国人在米兰听说达·芬奇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和军械设计家,就希望招揽他。因此达·芬奇没有完成画作既有艺术方面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是客观条件不允许。
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几乎在每幅画中,达·芬奇都用了新的技法和技术。他总是想尝试新的东西。他的机械设计也是这样,总是想着突破当时的技术限制,比如滑动轴承、下轴承、力学比例等方面。他总是想在艺术和技术上有所创新。
“达·芬奇能让书畅销”
三联生活周刊
请问你在对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