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好处有哪些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7397515.html
日前,辽宁省卫生健康委、辽宁团省委联合下发了《关医院重症医学科等41个集体为“-年度全省卫生健康系统省级青年文明号”的决定》(辽卫发[]66号),医院榜上有名,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房、老年消化内科两个优秀集体喜获“青年文明号”的光荣称号。
今年8月初,医院团委在院党委的指导和支持下,认真按照《关于开展-年度辽宁省卫生健康系统全国青年文明号评选工作的通知》(辽卫传〔〕号)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做好舆论宣传,精心组织实施,认真推荐申报,组织青年医务工作者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争做“辽宁营商环境最美风景线”,创建工作过程中涌现一批优秀青年团体和个人,医院创号工作呈现良好态势。
不忘初心,争当文明号
不负韶华,建功新时代
——心血管内科一病房
医院心医院的旗帜病房,科室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服务一流、政治坚定的医护人员团队,现有医护人员38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3名,主管护师12名,护师12名,护士3名,35周岁以下青年医护29人,占比76.32%。在科主任的带领下,连续11年,年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评为院先进科室,先后被评为辽宁省巾帼文明岗、辽宁好医生团队,多人多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模、省市及院先进个人、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是医院医疗战线上以“技术精湛,服务优质,甘于奉献,积极向上”而著称的青年先锋集体。
技术精湛勇于创新
医院心血管内科是省重点专科,多年来心内一病房刻苦钻研,脚踏实地致力于老年心血管病的研究。医院患者高龄甚至超高龄、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的现状,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率先开展了老年冠状动脉造影术、支架植入术、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等介入技术,建立了辽宁省老年心血管疾病全程管理中心,同时开展国家老年心血管病区域中心建设,规范化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管理,填补了老年心血管领域空白。在一些新技术、新项目上实现了突破,特别是在老年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成果显著,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血压患者的致残率及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死亡率,开展的冠脉超声检查对早期冠心病诊断的研究获得了省科技进步奖,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经过全科医护共同努力,科室成功救治的患者中,90岁以上的患者上百人,年龄最大的达到了岁,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科室多次多次举办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使很多医生掌握了老年心血管疾病诊疗最新进展,服务于患者。学术建设方面,科室主编2部、副主编1部医学专著,参与5部医学著作的编写,承担省科研课题三项,获得省科研成果、省科技进步奖一项,参与国家级课题三项,获得优秀参研单位奖,发表国家、国际级学术论文60余篇。
服务优质备受好评
科室成员始终立足本职岗位,严格履行医护人员行为规范,秉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倡导优质服务从“心”出发,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以过硬的专业技术,用爱心、耐心、细心、诚心、热心和责任心服务每一位患者。科室为患者准备便民箱,以备不时之需,让患者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面对危重病人,科室上下团结协作,日夜奋战,积极救治,多次使危重患者转危为安,拒收患者的红包,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赞誉、同行的认可及社会的好评,是全院获得锦旗和表扬信最多的集体。
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心内一病房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计较得失、不抱怨辛劳,担当使命,无私奉献。科室护士长房媛媛作为第四党支部书记,践行一岗双责,党建和科室工作两手抓,带领党员开展支部规范化建设,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将两学一做落到实处,疫情发生后,响应院党委号召,第一时间组织支部所辖科室成员积极报名抗疫后备队,认真学习并宣传新冠肺炎的诊治及预防知识,以身作则,接到抗疫出发通知两小时内迅速集结,安排好科室的日常工作,带领所辖支部7名同志先后驰援湖北武汉、襄阳,作为驰援襄阳市保康县医疗队护理负责人,与护士共同在抗疫临床一线奋战,对当地的疫情救治提供人力、物力及技术支持,减缓当地工作压力,改善病区防护环境,优化工作流程,完善工作制度,为当地快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贡献。多年来,科室成员认真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好脱贫攻坚战,利用节假日下基层、走社区,到偏远、贫困地区义诊,为孤寡老人及贫困居民诊疗数百人次,送医送药送健康,避免一定数量的家庭因病致贫。
心内一病房全体医护人员时刻坚守院党委提出的党建引领全盘工作的宗旨,积极响应上级团组织的号召,面向未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任务依然艰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鼓催征,在青年号精神的感召和引领下,医院心内一病房将继续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用无畏、无私、无悔,大仁、大勇、大爱为国家卫生保健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创文明先锋,扬青春之帆
——老年消化内科
医院老年消化内科秉承以人为本、精准医护的治疗理念,以精湛的技术、一流的服务、规范的流程、优良的环境、温馨的微笑为每一位患者服务。在陈凌主任的带领下,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与开拓进取,老年消化内科已锻造成为一支甘于奉献、乐于合作、勇于进取的优秀团体。这支朝气蓬勃的队伍现拥有医护人员30人,其中医生8人,护士22人,35周岁以下青年医护23人,占比76.67%。是一支年轻、富有活力、文化层次高、政治素质及专业技能过硬的医疗护理队伍。
设备先进、技术领先,打造“金秋”品牌
消化内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专科科室,拥有完善的三级医师团队和专业的护理团队。科室有28张住院床位,配备Hepatest-超声肝硬化检测仪、超声直流电药物导入仪、营养泵及各种急救、护理床旁设备;在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上具有较高的医疗水准,对消化科复杂危重疾病治疗抢救亦有完整流程及应急预案。内窥镜室设备齐全,除进行常规胃肠镜检查外,能熟练完成内镜下多项治疗,近期已开展消化道早癌内镜下诊治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镜下治疗。这些标志着消化科已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诊疗体系。
发挥党团作用,打造核心服务能力
在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活动中,消化内科负责人陈凌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脂肪肝相关领域研究,总结脂肪肝发病相关因素,进行脂肪肝流调工作,并且积极开展“脂肪肝的危害”科普宣传及宣讲活动。担任东北及内蒙地区脂肪肝学院副院长,走进社区进行了多次科普宣传活动,提出《让肝“减肥”、健康相随》的口号,带领科室年轻人员积极撰写科普文章,共发表相关科普10余篇;同时积极跟随我院党委、工会、“菊香爱心团队”,走进农村、走进社区开展扶贫工作。年轻的消化内科团队在主任的带领下,多年来接收到数十封感谢信及数十面锦旗,多人多次被院评为院级优秀医生、优秀护士,医院举办的科普大赛及技术操作比赛中荣获奖项,年老年消化内科被评为院“先进集体”。
强化医疗安全,提高诊疗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慢性病、老年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及恶性肿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消化科本着“突出科室特色,发挥科室优势”的发展思路,积极引进应用各种先进诊疗技术,吸引更多患者来咨询就诊,充分利用我院现有资源,对患者进行及时准确诊断及治疗,让患者花少钱看好病。随着内窥镜技术的迅猛发展,消化科疾病的治疗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越来越多地向着“微创”和“介入”方向发展。不仅有效地降低了治疗风险、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也更有利于病人的恢复,因此内镜及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已经成为消化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消化内科在近年来选派了多名年轻医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内镜及介入诊疗的先进技术,并成功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治疗,填补院内多项空白。目前内窥镜室致力于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息肉、慢性腹泻、便秘、功能性胃肠病、炎症性肠病、胃癌、大肠癌及甚至消化道早癌等消化道疾病的内镜下诊治工作,近年来又开展了胶囊内镜检查,结束了小肠疾病诊疗的盲区。
高标准、严要求,提升优质服务
由于我院患者群体的特殊性,而且高龄老人一体多病,既有躯体疾病又有心理障碍,病情变化快且复杂,易发多器官功能衰竭,需危重抢救的病人多,因此要求既要有精益求精的高超医疗技术,又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以及高尚的医德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耐心细致和忘我的工作作风,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我们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更需要特别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这片土上地打响了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也将我们的工作推动到战场的最前线,年2月20日,主管护师毛艳平同志作为医院派选的第四批驰援武汉的10名精英护理团队中的一员,随队奔赴武汉执行医护救援任务,在中南医院承担护理管理工作。援鄂初期主要承担辽宁省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第二大组培训考核工作,医院工作期间,对清洁区环境以及防护物资进行管理,对护理病志进行质控,顺利完医院医院的支援工作。
年轻的消化科成员用青年人的精神和朝气,传承经典、开拓创新;用青年人的热情和热血,敬业、协作、创优、奉献;用青年人的信心和力量,打造一支科技力量过硬、社会主义风貌盎然的精神文明号创建集体,并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服务一流、管理一流、人才一流、文化一流、效益一流的优秀青年团队。
未来,医院将把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作为凝聚青年、团结青年、培养青年和带领青年建功立业的有效形式,继续以荣誉为激励,进一步发动广大青年同志以更高的热情和干劲投入日常工作,不断提高工作质效和服务水平,立足本职、成长成才、勤奋工作,以岗位建功的实际行动推进改革发展,为建设健康辽宁做出新的更大的的贡献。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