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权威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文
徐文兵《字里藏医》
来源:活法养正工作室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谢谢
排版编辑:怀恩书社(huaienshushe)
??
「疾」、「病」两字都带病字头,其实病字头的本义是床的意思,在甲骨文中很形象,是竖起的床的样子,指人生病卧床。医生看病叫做临床,也是由此而来。本篇作为开头,以后会根据我的理解介绍所有带病字头的汉字,以求体会古人观察认识疾病的角度和方法。
「疾」是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从矢,指人中箭。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本义指急性病。
一般说来,疾病在初期,或在浅表的时候,称为疾。这时候往往邪气盛,正气也足,发病快,病势急,但是往往好得也快。好比外感病,起病突然,高烧体痛,但是汗出以后自然痊愈,来得快,去得急,故称为「疾」。人的小毛病、缺点,也被称为疾,《墨子·公输》说「必为窃疾」,意思就是有小偷小摸的毛病。《孟子·梁惠王下》记载齐宣王曾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色。」齐宣王说他自己有一个毛病,那就是爱好女色。孟子回答说,爱好女色并非什么过错,只要老百姓都能过上正常的夫妻生活,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又有谁会指责你呢?
在《韩非子·十过》中记载了一个喝酒误事的故事:「子反之为人也,嗜酒而甘之,弗能绝于口,而醉。战既罢,共王欲复战,令人召司马子反,司马子反辞以心疾。共王驾而自往,入其幄中,闻酒臭而还。」大意是说子反这个人嗜酒如命,喝酒和喝水一样,一喝就停不下来,直到喝醉了倒下。一次打完了仗,共王又要出兵再战,结果子反不能应召出战,以「心疾」的名义推辞。共王亲自来探望他,结果一进帐篷就闻到了呕吐秽物和酒臭,只好回去了。这里的「心疾」,后人都翻译成「心病」,这是错误的。疾病发展到了心,那就不叫疾了,一个有心脏病的将军,估计也难打仗。之所以叫做心疾,是因为酒后心跳加速,也就是心动过速、心慌、心跳、心悸。想必喝高过的人们都知道这种感受。
「疾」也作为形容词使用,同「急」,比如「疾风知劲草」,「春风得意马蹄疾」,等等。有时「疾」也作动词用,同「嫉」,有痛恨、讨厌的意思,比如成语「疾恶如仇」、「愤世嫉俗」。《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其中的「疾」就当痛恨、难以忍受讲。因为当时晋景公已经是病入膏肓,不是浅表的问题。
「病」是形声字,含义是加重的疾,或者是合并的疾,也就是说,病是急性转为慢性的疾病,或者是深部的、不容易治疗的疾病。《说文》段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
「病」也有词性变化,作为动词用,有痛苦、难以忍受的意思。比如「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意思就是说,患者最痛苦的是身上的疾病种类太多,医生最痛苦的是治疗疾病的思路和方法太少。《水浒传》中英雄薛永、孙立的绰号分别叫做「病大虫」和「病尉迟」,当初看到,我还以为是病了的老虎和尉迟恭,后来才知道这是使动用法,是使大虫、尉迟病的意思,就是让老虎、尉迟恭都头疼、难以对付的人。
仔细研读古文的时候,就会发现古人很注意「疾」和「病」使用的分寸。比如在《韩非子·喻老》中描写扁鹊初见蔡桓公,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说君有疾,而不是说君有病,含义就在于疾的程度较浅、危害不大。如果不治疗,进一步深入发展的话,疾就成病了。桓侯连自己有小毛病都不承认。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后来人翻译这句话不清楚疾和病的区别,把不病翻译成没有病,桓侯的话就成了「医生就喜欢给健康的人治疗,然后邀功」,显然不合逻辑。其实「不病」是病得不深的意思,也就是小毛病。桓侯大概也感觉到了自己有些不舒服,但是他认为那根本算不上疾或者是病,所以不大愿意让扁鹊诊治、邀功。
等过了十天,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第二阶段,疾的发展就严重了,扁鹊就用「病」来替代「疾」了,层次也逐步深入到肌肤、肠胃、骨髓。在分析疾病的治疗机理的时候,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小毛病用热水洗浴就能好。「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疾发展成了病,深入到了肌肤、肠胃,分别用针刺砭割、口服汤药能够治好。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但是病入骨髓,如同病入膏肓,就无药可救了。短短的一篇故事,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由疾而病,由病而死的过程。
中医治病仰仗患者天赋的自愈能力,就是所谓的正气。所以,中医治病不怕外感、外伤,就怕内伤、内乱。正气浩然、精充血足的人,即便受到感染伤害,也很快就能恢复。
就像二战中的美国,在珍珠港受点儿小创伤,但是很快全国动员,投入战争,很快解决问题。这就像中医治疾,因势利导。
但是如果七情内伤,精血耗损,即便没有外患,也会生出内乱,这就是病了,调理起来费时费力,还经常被患者不良的饮食、性爱、思维、情绪、习惯干扰。
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感叹道:「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现代的「疾」、「病」趋于同义,在翻译成英文的时候可以通称为illness或disease。但把「疾」翻译成suffering,把「病」翻译成sickness,似乎更合古义。
平台推送的文章只是为大家看待事件多些视角、选择和参考,兼听则明,每个人根据自身情况而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祝福你,感谢你。
库藏好书缘结十方
明心地处处藏真趣有好书茅檐胜金屋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点击下列标题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南怀瑾老师:津液者,其成分极其复杂,各种各样的妙用多得很
南怀瑾老师:整个天地是很微妙的(如果旁边的人有病,放射的病气味道不同)
南怀瑾老师:天下人真可悲,多数都把生命无尽的功能急速地消耗
南怀瑾老师:和孩子花一年的时间,把文字搞通
南怀瑾老师:如果大家放松了,只向钱看,光搞享受,结果就很可怕
南怀瑾老师:如果做不到这样,专在小聪明上玩弄,那就完了
南怀瑾老师:人如无本,就如夏季七八月间,干旱得厉害
南怀瑾老师:可惜的是,这样的父母师长,并不太多
南怀瑾老师:全世界都被催眠了
南怀瑾老师:进步和退步
南怀瑾老师:一个人不要轻易说一句话,更不要轻易发一个动机
南怀瑾先生:春天该如何(我们人同动物一样,春天也脱毛)
钱穆:中国文化是最长寿的文化
南怀瑾老师:由儿童时代背诵的“经”、“史”,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南怀瑾老师:人怎么能够安定下来呢?(静坐修养端容正坐)
有福之人的秘密
南怀瑾老师:存心自有天知(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南怀瑾老师:要了解中国文化的根本,这是不能不研究的
南怀瑾老师:求学的目的为什么(提到教育,感慨很多)
南怀瑾老师:『惊蛰』非常重要
南怀瑾老师:此法可以治百病,炼几天即可引发生机
南怀瑾先生一天二十四小时是如何度过的?
知医│李辛:生病其实是认识生命,重新学习的开始
南怀瑾老师:社会动乱之源
杨定一
心的转变,是人生最大的工程,也是最大的礼物。
南怀瑾老师:古今中外,所有青少年心里共有的烦恼
南怀瑾老师: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很妙,不要只站在一个立场
南怀瑾老师:不可压抑快活自在
马一浮丨穷理尽性,方惬吾意
南怀瑾老师:不如归去
南怀瑾老师
静下来,一切会不同
王阳明
人心中的良知
南怀瑾老师:什么叫邪气,那是自己招来的风
南怀瑾老师:人没有远见人生已经差了一截了
南怀瑾老师:深不得,浅不得
南怀瑾老师:《二顾全书》不能不读
南怀瑾老师:可惜的是,这样的父母师长,并不太多。
梁冬:在菩提树下,我坐得泪流满面
南怀瑾老师:一切形式,都必须配合内心的诚恳,才有意义
南怀瑾老师:如果孔门弟子少了子贡,行吗?
南怀瑾老师:寂寞的享受(他五百年来是非常寂寞的)
真正厉害的人,从来不着急
刘雨虹:金石药物(老师留给我们太多太多了)
南怀瑾老师:真正要读书的孩子,要先从『四书』开始。
南怀瑾老师:时代的怪现象(谆谆教诲语重心长)
南怀瑾老师:盘足曲膝与健康
吕松涛: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住禅堂的一年)
知医|倪海厦:人工甜食的危害
南怀瑾老师:除去所有,唯置一床
南怀瑾老师:重视一件事情的动机
朱清时:不折腾就是教育最基本规律
南怀瑾老师:有几个人能真正跳出生老病死苦的圈子?
知医┃刘力红:夏天开空调"欠"下的病,冬天能不还?
《武人琴音》
这么大信念,才有那么大功夫
徐文兵:一定要明白,你在吃饭,饭也在“吃”你!
李辛:为孩子创造健康的家庭环境
南怀瑾老师:世界上的真理只有一个(莫把客栈唤家乡)
余光中:我的国文启蒙,我以能使用中文为幸
南怀瑾老师:教育的目的,值得好好深思
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我们又见面啦!
欢迎您来到怀恩书社
读好书做好人
己立立人自立立他
读好书心明眼亮会读书学以致用怀恩书社淘宝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