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四:高×,女,46岁,郑州市人,农民。无药物过敏史。年9月21日初诊。主诉:发作性气喘半年余,加重3天。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气喘,活动后尤甚。医院住院治疗,住院期间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早搏,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异常Q波。查心脏彩超示:右心增大,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治疗效果一般,出院后按时口服曲美他嗪片、参桂胶囊等药物治疗,上述症状仍时有发作。3天前,患者劳累后上述症状再发,今来诊,症见:气喘,活动后喘甚,乏力,平素纳眠尚可,二便调。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自诉既往体健,否认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BP:/60mmHg,HR:56次/分,心律不齐,可闻及早搏。
中医诊断:心衰病(气虚血瘀水停)
处方:党参30g,生白术20g,茯苓15g,泽泻24g,泽兰15g,益母草20g,葶苈子24g,老茶树根60g,桂枝12g,回心草15g,甘松15g,车前草24g,丹参24g,山萸肉30g,红景天30g,甘草6g7剂,水煎服
年9月28日二诊:诉上述症状有所缓解,发作次数减少,纳眠可,二便调。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BP:84/70mmHg,HR:56次/分,心律不齐,仍可闻及早搏。
处理:9月21日方加淫羊藿24g,生黄芪30g10剂,水煎服。
年10月16日三诊:诉服药后上述症状缓解不明显,全身乏力,双下肢轻度指陷性水肿,后自己停服药物,纳一般,眠可,二便调。舌质淡暗,苔薄白腻,脉沉细结。HR:64次/分,心律不齐,可闻及早搏。
处理:更换处方如下:
当归15g,生地黄12g,桃仁12g,红花12g,炒枳壳12g,赤芍10,柴胡12g,川芎12g,桔梗15g,川牛膝20g,丹参20g,炒杏仁12g,茯苓15g,老茶树根45g,回心草12g,葶苈子24g,甘草6g7剂,水煎服。
年10月23日四诊:诉服上药后症状缓解明显,近5日咽痒,咳嗽无痰,纳眠可,小便调,大便稍稀,1-2次/日。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HR:64次/分,心律不齐,可闻及早搏。
处理:守10月16日方老茶树根改为60g,丹参改为30g,加芦根24g,芡实40g7剂,水煎服,调理善后。
按语:患者以“活动后气喘、乏力”为主症;查心电图有早搏,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异常Q波;查心脏彩超显示右心增大,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四诊合参,可归属祖国医学“心衰病”范畴,证属气虚血瘀水停。患者发作性气喘已半年余,心气亏虚,气虚鼓动血脉无力,则血行瘀滞,痹阻于心;瘀血长期闭阻心脉,壅滞不通,根据“血不利则为水”理论,致使水湿内停,形成气虚血瘀水停之证。治当益气活血利水为主,方用四君子汤加泽泻、泽兰、益母草、葶苈子、车前草等活血利水药加减。本案例心阳亏虚虽不明显,但王教授认为,心衰的病机源于气虚阳虚,非气虚不成血瘀,非阳虚不成水停,故在方中加入桂枝12g,既可温通心阳,又可助化瘀利水。二诊时症状虽有减轻,但患者心率、血压较低,气虚、阳虚表现仍很明显,故加淫羊藿、黄芪以助益气温阳举陷之效。三诊时诉症状缓解不明显,全身乏力,双下肢轻度指陷性水肿,加之患者自行停药,此时瘀血证表现已非常明显,单纯的益气活血已不能完全取效,根据“以活代补”的方法,结合患者舌脉,而改用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加减,结果疗效满意。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主治胸中血府瘀血诸证,血活瘀祛,化水有源,诸症自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