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齐的原因众多,只有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
1、气血不足、心脉失养若患者表现为心悸气短,神疲自汗,头晕目眩,失眠多梦,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脉细弱等,皆属此类。治疗方案宜:益气补血、养心安神。此类药由人参、黄芪、白术、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茯神、木香、炙甘草、大枣等组成。如:归脾丸、养血安神丸、柏子养心丸
2、心阴亏虚、心失所养若患者表现为心悸不宁,心中烦热,失眠梦多,头晕耳鸣,面赤咽干,腰酸盗汗,小便短黄,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等,皆属此类。治疗方案宜:滋阴降火、养心安神。此类药由生地、元参、天冬、麦冬、当归、丹参、人参、茯苓、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远志等组成。如:天王补心丸、参松养心胶囊、稳心颗粒等。
3、心阳不振、气血无力、心失所养
若患者表现为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少气无力、怔忡,声低息弱,劳累后尤甚,胸中痞闷,入夜为甚,畏寒喜温,甚则肢厥,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缓等,皆属此类。治疗方案宜: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此类药由桂枝、炙甘草、龙骨、牡蛎、人参、附子、红花等组成。如:参附注射液、心力丸、参桂胶囊等
4、心脉痹阻、心失所养若患者表现为心悸胸闷,时有胸痛,痛如针刺,或向后背、上肢放射痛,唇甲青紫,舌质有瘀点或瘀斑,脉涩或有结代等,皆属此类。治疗方案宜:理气活血、通脉安神。此类药由刺五加、丹参、白芍、山楂、郁金等组成。如:舒心口服液、心可舒片、心舒宝等。
5、心虚胆怯、扰乱心神若患者表现为心悸气短,多梦易醒,善惊易恐,坐立不安,畏风自汗,情绪不宁,恶闻喧哗吵闹,舌淡,脉细弱等,皆属此类;治疗方案宜:益气养心、镇惊安神。此类药由人参、茯苓、茯神、远志、柏子仁、酸枣仁、琥珀、石菖蒲、当归等组成。如:安神定志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