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字·建议阅读时间6分钟]
文
杨洁图
走寻
人总是会离开这人间
早晚问题
哪怕她一直在与神仙对话
最终她仅是一个普通人
《西游记》总导演杨洁老师去世了;十几天前,我还与许镜清老师在一起,聊到杨洁导演的种种,一直堪忧她的身体,不想没过多久,竟然阴阳相隔。年,我给她出版了唯一的一本自传《杨洁自述:我的九九八十一难》,并题写了书名;书还放在我的书柜里面,时时抽出来看看,从那里怀想那个记忆中的童年。如今,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剩无言书。今选发她最后一篇自述,以告慰那个最美的80年代。
——施晗
杨洁自述:我的九九八十一难
文/杨洁
想说的话
时间的脚步永不停留,飞快地我已到了老年!回首往事,这一生也算有声有色:有得意、有失意,有辉煌、有失落,有快乐、有悲伤,有经验、有教训……!该有的都有了,没有的不能奢望!命运就是这样,我不能抱怨,虽然不满足,有遗憾,可是时间不容我再有机会去改变什么!人不信命运也得信,它左右着你,让你跟随它的轨迹走,于是,这一生就这样过去了!
父亲、母亲与半岁时的杨洁
老年时,总想回忆点往事。这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东西,对别人不算什么,可它们构成了我的一生!有时,我会对王崇秋讲上几句,他很感兴趣,希望我把它们写出来。但我笑话他:“写出来,谁看呢?也就是你爱看!”给他打了回去。
杨洁儿时的作文手稿
父亲在杨洁作文上的批示
的确,谁会关心这些陈年旧事?一辈子的事!只有自己知道就行了!没想到,年,阳光卫视的小王的采访,改变了我的想法:采访中涉及到一些我小时候的事,他听得津津有味,要求我“多谈些、多谈些!”……
王崇秋与杨洁在文艺组办公室
那次采访持续了两天!我没有想到,他居然会对这样的旧事发生那么浓厚的兴趣!他把它们编成了四集专题《亲历》,在电视台连续播出!事后,不少人向我表示,他们也看了这专题节目,都希望我把这些往事整理发表出来。这件事让我动了心:原来它们还不是毫无价值。但是写作出一生的事情毕竟太大,我做得完吗?几次动笔,又几次搁下。只有王崇秋坚决地鼓励我写下去。我对他说:“现在的时代不是读书的时代,也许我费劲写出来的结果,读者只有你一个人!那它就算是“写给你一个人的书”吧!
最后的港湾
回国以后,虽然兴奋,但却很累。不久,我终于倒下了:突然爆发的心脏病袭击了我,几次心力衰竭的抢救以后,医生告诉我:“你今后绝对不能激动、不能劳累、不能感冒,……”种种的“不能”宣告了我电视剧理想的结束。我服输了。人是不能和命运对抗的。
七岁的杨洁与王侠(右)在上海
杨洁与父亲、母亲的最后一张合影
家,是我最后的港湾,是我的栖息之地。回想当年,与王崇秋结婚时,有人曾恶狠狠地“预言”:“看着吧,不到五年,他们准离婚!”现在,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们不但仍然在一起,而且我们的关系愈老弭坚!
回想起与王崇秋一起走过的大半生:我们共同经历了四十年春秋冬夏,尝遍了无数酸甜苦辣!虽然坎坷艰难,但也其乐融融。
正在播音的杨洁
四人帮倒台后年春节晚会,杨洁在导演台上
命运把我们这两个有着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文化素养,年龄相差大的人安排到了一起,的确让别人不能理解,但更多的理由使我们能够共渡余生:因为我们有同样的志趣、同样痴狂的工作热情、同样热爱电视剧艺术;更重要的是互相信任,互相依傍,外界的各种压力只能让我们相傍得更加紧密。
杨洁与王崇秋
工作上,四十年的合作,使我们形成了无可替代的默契。我们可以不用说话便知道意图;我可以放手让他拍摄我不曾分过的镜头;我信任他会弥补我工作中的不足,减轻我许多的负担;剧中的特技大部分是他的想法,他只要效果好,不在乎给自己出难题;他经常提出建议,有许多我接受了,也有不少次因为想法不同,和他争论得面红耳赤(当然最后还是得听我的);每当扛起摄像机,他就达到忘我的境地:不论摸爬滚打,全不在乎,以至自己身上落下了许多病痛!……在摄制组里,他的作用绝不仅仅是一个摄像师!
杨洁与《西游记》师徒四人在一起
拍摄《西施记》之前,他已经五十多岁了。摄像是一门艺术,但也是个体力活儿。和他同龄的摄像师都已经改行干了别的,我想减轻他的负担,让他当个摄像顾问,指导别人来干,就请了一位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有经验的摄影师。但拍摄进行了几天之后,我不得不请他走人,因为他远远不能达到我对摄像师的要求!王崇秋重新扛起了摄像机,以后再也没有放下!
我因此才发现了他对于我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他的默默辅助,《西游记》我得花费更多精力,还不可能达到现在的水平!这种对艺术的忘我精神,远不是谁都具有的!难怪日本的同行会对“一台摄像机”能够拍摄到各种角度吃惊,因为的确不容易。
杨洁与“如来佛祖”在一起
在生活上,他对我关怀备至,我觉得他有一只眼睛总是盯在我身上,生怕我出任何问题。在文革中我几次差点成了反革命,他总是坚决站在我身边,共同对付不知何时袭来的各种危险;在工作中,他支持我的各种想法;《西游记》那些令我痛心疾首的变故,他义愤填膺;他因为与我的关系,遭遇了不公平的待遇:人们的白眼不说,仅就他独力拍摄《西游记》的一万多镜头就足以评上艺术一级的资格,但不知什么原因,没有任何人关心他的级别,他始终是二级!公正的人听了都奇怪:“为什么”?!我们却鄙夷这种搞小动作的人,还是那话:“不为斗米折腰”!!
杨洁与“观世音菩萨”在一起
年,我得的那场大病更使我看到他的价值:如果没有他在身边,那几次的发病,足以使我离开人世了。这几年的生命是他给我的!那时,我一连三次心力衰竭,严重到自己感觉不能呼吸,硝酸甘油、救心丸都无济于事,王崇秋在等待救护车来的时候,拼命来回奔跑到不远的医务室去为我更换氧气袋,氧气用得飞快,没容他跑来就完了!我还来得及对他说:“我这回真的要死了!”他的惊慌打动了医务室的老大夫,她把他们的大氧气筒也搬了来!又为我打了一针硝酸甘油,这时的急救车才赶到……
挑选白龙马
病情有所缓和,第二天就将转入普通病房,但就在那天夜里,我忽然发起了高烧:急性病毒性感染!王崇秋兴高采烈地来接我换病房时,发现我昏迷不醒!医院几次给王崇秋发出“病危通知!”那就是后果难以预料!王崇秋慌乱无主了,他和我一样,也是个凡事不愿求人的人,他只好给远在福建拍戏的丫丫打去电话,丫丫也慌了,她四处求援,把这事告诉了迟重瑞。
那天晚上,陈丽华女士和小迟带了许多人搬来礼物(医院和医生的)医院,还带医院的权威专家、医院的专科医生来为我会诊;她还通知了电视台的领导:“你们的导演杨洁病了,领导知道吗……”台领导胡恩和中心主任李培森也急忙带着人医院看望!他们都要求医生:“医院无论如何要抢救!不论花多少钱!……”
拍摄大闹天宫
那段惊心动魄的时间,我都处在昏迷之中,发生的事我全不知道。后来听王崇秋说,那天他已经糊涂了,他向领导求救,忍不住痛哭失声。几天来,几次抢救我,只有他一个人在奔忙!没有人来关心!他从来没有见过我这样昏迷不醒,怕我没有希望了!一肚子的委屈与恐惧,使他在众人面前失态,但全然顾不得了!他的态度,使得在场的人感动、惊异。医院的大夫也使出了最大的力量,使我转危为安。当我苏醒时,他和咪咪、丫丫围在我病榻前。
王崇秋几天几夜没有合眼,他不敢离开我的病床,怕病情又有变化。医院有规定:夜晚不许家人陪床。那天晚上,医院看望我的章金莱和于虹回家后,已经很晚了,但他不放心,又折返回来。医院不让进,他谎称有东西掉在这里,混了进来,但重病区的大门紧锁,他无法进入,只好在病房外的长椅上坐了一夜。他宁肯枯坐长夜,也怕万一我出意外,他不在身边!……这些事,说不完,总之,我是他牵肠挂肚的人,哪怕已经七老八十!
过生日
生病的结果导致我的心脏左心室扩大,心功能不全,属于“高危病人”已经快七年了!王崇秋对我的照顾是七年如一日!我的一切都是他在调理:吃的七八种药,我根本不管是什么、吃多少,只管一把吃进去就是。他是我的医生、护士、司机、保姆、厨子……身兼数职!医生说“你的病不可逆转,保持现状就是胜利!”但是几年来我有了“逆转”,一些不可能发生的变化发生了,不能改善的功能改善了,连医生都惊异:“这是奇迹!你是怎么保养的?”……
当然,这里面也有孩子们的功劳,我吃的不少昂贵的保养和滋补品,都是他们买来的。越到老年,越体会到家庭的重要:一个和睦的家,老伴儿的体贴,儿女的孝顺,是人生最好的港湾。
夫妻恩爱
在养病中,为了记录下许多的经历和感受,也为了排遣寂寞,我和王崇秋把许多以前保存的录像材料和照片编成了一个个电视专题。它们是我们用心制作出来的。有的我们自己看起来也很满意,认为是成功之作。
像我们在寻找《司马迁》拍摄资金和拍摄的艰难历程的《史魂》,记录欧洲之游的、美国演出的、云南旅行的,还有许多我这几年方方面面的活动……摄像机是王崇秋熟悉的工具,编剪节目是我们的强项;我们把它们编好、配上音乐、加上字幕和解说,它们的质量不输于任何播出的专题节目!
编辑这些专题,不但弥补了我们生活中的空虚,闲空时坐下来欣赏回味自己生活历程的片断,也是我们的乐趣;同时我们还把它们分赠给有关的和有兴趣的亲人和朋友们,让他们也能够分享我们的欢乐。
王崇秋在摄像
我的电视剧生涯是由《西游记》开始,又以《西游记》终结的!《西游记》完成了,我的事业也结束了。现在我只能老老实实地坐下来养病,看看别人的电视剧来度过余生了。
现在,我冷静下来,回想这一生,虽然有许多遗憾和不满足,但也算热闹了一场!有时轰轰烈烈、有时冷冷清清,坡坡坎坎、起起落落,不是人生之常情吗?没有机遇,再大的渴望与理想也难以实现!我感谢组织给了我拍摄《西游记》这个机遇:我感谢那在我失落时启用我的领导;感谢那在困难中支持我的领导;感谢那在非难中理解我的领导;是她和他们的信任、关怀与帮助,使我完成了拍摄《西游记》的任务,我没有辜负他们。
杨洁导演与《西游记》剧组在一起
我也怨恨过那偏听偏信、是非不辩的个别领导,他让我背负着无法解除的痛苦,我痛恨过那些无情无义、见利忘义的人,他们让我见识了人世间的丑恶嘴脸,我憎恶过那些以怨报德、两面三刀的人,他们让我痛惜自己曾经付出的热情!但“时间是治愈一切创伤的良药”,人不能总把仇恨记在心里!
漫长的三十年后的今天,那些恩恩怨怨的喧嚣仿佛已经远去,痛心彻肺的伤痛也已经淡化。留在我心中的是那几年难忘的生活:那些苦、那些乐、那大家一起摸爬滚打的日子和走过的坑坑洼洼的道路,在记忆中仍然清晰深刻!
走寻作品,欢迎转载
投稿、合作:zouxun
winhe.cn——热文推荐——
弘一法师
张大千
李苦禅
启功
王镛
胡抗美
曾翔
范曾
徐静蕾
三大行书
楼兰书法
杨开慧书法
唐宋八大家
拯救小学教材
走失的80年代
京华建筑沉思录
央视著名主持
汉砖之美
北魏造像
出品人·施晗
主编·柴天鳞
执行主编·冯志亮
责编·聂海燕
美编·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