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是冬季,夏季不会有什么危险,这本身是一种很危险的想法”。在谈到夏季心血管的养护,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李艳芳医师向我们剖析了夏季心血管疾病突发的根源。
高温天气为何频发心血管事件?
在高温天气,人体容易出汗,血液变得粘稠,容易凝聚,原来血管弹性不好的,或者血脂比较浓度比较高的一些患者,血液会变得更加粘稠,再加之血管弹性不好,也会加重心肌缺血、脑缺血,就很容易引起心肌梗塞、脑梗死。同时,天气炎热后心率加快,就像一台运转的机器,突然增速后,机油供应不足,就容易出问题,心率增快也会造成心肌缺血的现象。此外,夏天昼长夜短,睡眠质量会受影响,也更容易出现烦躁的心理情绪,这些都是引发心血管“拉响警报”的因素。
“我们无法控制天气的变化,但我们可以通过控制自身心血管系统的变化,把发病危险因素降到最低”。李艳芳医师对心血管疾病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对于夏季心血管的养护,她会为我们带来哪些建议呢?
一
夏季饮食要“多汁多彩”,适时补水预防血栓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夏季的饮食要“多汁多彩”,多食用黄色蔬菜(如:胡萝卜、红薯、西红柿等),富含胡萝卜素、番茄红素或绿叶蔬菜,能减轻动脉硬化,适量进食白色食物(如燕麦片、百合、薏仁等)和黑色食物(黑木耳等),都能有效降低血粘稠度和胆固醇。夏季饮食,应尽量保持清淡、少油腻,太油和太咸都会使血脂和血压升高,不利心脑血管健康。同时应注意饮食卫生,减少在外用餐次数,以免发生腹泻,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诱发心脏不适。
很多人在夏日喜欢待在室内长时间“爬空调”,忽略了喝水的重要性,一旦走出空调房,体内水分流失过多,发病率就会随之上升。在夏季,每天应保证饮水在毫升以上,出汗多时还应增加饮水,如半夜醒来也可适当补充水分,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血栓形成。
二
夏季外出要选好时间,尽量选择“无汗运动”
70%~80%的心脑血管病猝死发生在上午4~10点,这段时间被业内称为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建议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应尽量避开早间时段锻炼。炎热天气下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尤其要少去温度高、湿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外出时最好穿着浅色、透气和宽松的棉质衣服,戴上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
夏季要注重养心,心血管病人宜做一些“无汗运动”,如慢跑,选择夜间7-8点,这个时间段体感较为舒适,20分钟的慢跑,对增强心脏、血管的弹性和收缩力有很大益处,但在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如10-15分钟的拉伸,让身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同时,心血管患者可在室内进行一些四肢锻炼,如反复抬腿、伸展肩臂、提脚跟等,做时应注意呼吸的调整。心血管病人最好随时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若感不适,可以将运动分段进行。当然,像太极拳、门球等老年运动也是医生推荐的夏季运动项目,心血管疾病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锻炼。
三
夏季应经常测血压,保持情绪稳定是关键
气温升高,心跳、血流速度会加快,心肌耗氧量也会随之增加。夏天应随时拉萨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哪家看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