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德州天气闷热
除了热的不想出门
急性心梗、心绞痛及心功能不全
发作的患者也明显增多
急救指挥中心统计数据显示
7月以来
德州已发生心脑血管疾病起
多以老年人为主
发病原因
市急救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表示,进入7月以来,接警心脑血管病人明显增多,“闷热天气容易诱发、加重原有心脏病,每当酷暑盛夏空气湿度升高时,心脏病发病率明显升高,甚至引发冠心病发作猝死。”
据了解,当气温超过33℃时,人体的新陈代谢会显著加快,对血液循环系统有很大影响。气温升高,人体皮下血管扩张,皮下血流量比平时增加3—5倍,回到心脏的血流量也显著增多,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均会加重心脏的负担。气温升高,心脏病患者出汗多,血液粘稠度升高,会诱发缺血或心脑血管堵塞,严重时可引起心肌梗死。
夏季空气中湿度增高,气压低,含氧量降低,容易导致缺氧,患有心脏瓣膜病、冠心病的患者,虽然活动量和平时没有区别,也常常会感到胸闷、气短,严重时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功能不全。
此外,夏季天气燥热,人们往往得不到很好的睡眠,而休息不好是心脏病发作的重要诱因之一,容易诱发心功能不全急性发作或者心肌缺血。
伏天高温,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是关键!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降低心脑血管急症风险:
1.首先,应警惕高温
炎炎夏季,尤其是当气温超过35℃时,心血管病人应特别提高警惕,严防中暑。
1.可采取多种方法调节居室内的温度,如启动电扇,勤通风换气;
2.地面洒水或使用空调,使室内温度调节在26℃左右,室内外的温差控制在6~8℃;
3.停止重体力活动,气温再高时,还应停止跑步、跳操等日常活动;
4.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尤其要避免去温度高、湿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
5.必须外出时,要穿着浅色、透气和宽松的棉织衣服,戴上遮阳帽或带遮阳伞。
2.其次,遵医嘱不随意停药
有些患者认为,“天热了,血压正常了,就不用服降压药了”、“夏天胃口不开,吃得少,就可以停用降脂药”。
正确的观念是:患者服用的一些降压药物,不光有降压作用,同时还具有保护血管内膜、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同样,调脂药物除了降低血脂,也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和稳定斑块的作用。
因此,夏季不能随便停用降压、降脂药物。心脏病患者外出旅行时,须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亚硝酸异戊酯、速效救心丸等抗心绞痛的药物。
3.最后,纠正错误的生活习惯
1.西瓜虽然解暑,但不宜多吃
夏季瓜果众多,特别是西瓜,很多人吃西瓜必须放到冰箱中冰过,等凉透了猛吃几块才过瘾。西瓜水分多,也含有维生素,夏天吃西瓜有好处,可以帮助解暑,但多吃无益。
2.不吃冰饮、雪糕
夏天最好的饮料是凉白开。三伏天里,冰饮、雪糕下肚,瞬间消暑解乏,简直是“救星”,而且因为天气热,很多人会觉得食欲不振,只有冰棍和雪糕还吃得下去,所以三餐就吃点冰棍了事。
殊不知,吃冰饮,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并刺激肠道,使蠕动亢进,缩短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3.吹干头发再睡
很多人认为,夏天气温高可以不吹干、擦干头发就睡,但实际上这是很不好的习惯!
夏天时,人洗澡特别勤。有的人头发湿漉漉的,就坐在空调屋里,甚至头发不吹干就睡觉,导致“湿邪”在不知不觉中入侵身体。所以,夏天也要把头发擦干再入睡。
4.不要对着空调吹
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就是因为有些人从外面一身汗回来或者在运动后,对着空调使劲吹凉风,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
5.熬夜是大忌
现在很多人喜欢熬夜,或者午睡时间过长,或者是深夜出去吃夜宵的原因,导致夏季普遍睡眠时间比冬季晚。
三伏这几天,保证足够睡眠非常重要。应控制自己到点睡觉、停止刷手机、中午的时候补一个午觉,30分钟左右即可,过了1个小时的午觉,就会影响晚上的睡眠了。
6.久坐不动
夏天动一动就出汗,现代人不像以前,爱动久坐会使人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
夏练三伏,就是告诉我们,夏天不可以完全不动,应该要稍微活动一下。
总而言之,进入伏天后
心血管病人要格外注意
勤洗热水澡、多喝凉白开
空调26℃最合适
适当走动、营养均衡
最重要的是,不可自行停药哦
■记者:王南部分综合网络|编辑:赵亚楠
■推广合作:--
您点一个ZAN,小编的工资就涨一毛~
求赞求鼓励!!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