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实现高质量阅读?
4月25日,由学校联盟主办,嘉学院、西安市新城区教育局、弘衍科技承办,沪江互加计划协办的世界读书日活动——“孩子,比你想的更爱阅读”进行了3小时线上直播,教育专家和老师们积极的共同探讨阅读未来的发展之路。
在直播中,上海市教委倪闽景副主任做了题为《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的报告。倪闽景从PISA定义的“阅读素养”讲起,对当前学生的阅读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实现高质量阅读做了详细的阐释。
以下为演讲全文:
阅读很重要,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几乎所有学科都需要通过阅读来学习。阅读对孩子们尤其重要,这个是我们的共识。今天显然不是要讨论阅读的重要性,作为教育者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我们现在孩子们的阅读养成教育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来实现高质量阅读。
首先,我们孩子们的阅读养成教育存在什么问题?
首先我想表达的是我们基础教育阶段的阅读教育还是很有效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有这样一个报告,标题是“学生知道什么、能做什么”,是对79个国家的15岁学生进行阅读、数学和科学测试的结果分析。年的测试重点是阅读。来自中国的四个省份: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是这次测试当中最优秀的阅读者,在世界顶级阅读素养榜单上高居榜首。
PISA定义的“阅读素养”,指的是“以开发知识、潜能和参与社会生活为目的,对阅读材料(或文本)理解、运用和反思的能力”。
这个阅读素养体现了三层含义:
一是阅读目的不仅是“体验美感,增长知识,发挥潜能”,而且还要“实现个人目标,并参与社会”;二是阅读不仅仅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运用和反思”,同时更要“评价”并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不仅要客观地再现作者直接表达的意思,同时还要对文本的内容和表达进行思考,并要运用所得的信息来解决问题,强调读者对文本的自主评价,甚至批判;三是阅读材料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文本,而是涵盖一切可读、可视、可听的文本。现代阅读素养不同于以往从语言学和心理学等角度的界定,而是更多地从社会功能角度出发,考虑孩子们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后,其阅读素养是否足以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连续4次PISA测试当中反映,我们的孩子们和世界同年龄孩子们相比是优秀的,那么我们的孩子阅读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呢?
主要是三个:
一个是在区分事实和观点方面能力较高的比例还不高;
二是非连续文本阅读还是有差距,就是指图文表混合的文本阅读;
三是女生阅读成绩远高于男生,估计是男孩子受诱惑的东西太多了,特别是电子游戏把孩子们的空余时间占用了,没有自由阅读时间。
从深入分析来看,造成孩子们阅读的主要问题来源于四个情况:
一是没有时间阅读,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小时候还有一些自由阅读,但越到高年级,越是没有时间阅读。
二是自由阅读时间碎片化,没有形成知识架构和个人思维结构。
三是阅读功利化,步根海老师讲到现在孩子们阅读长篇小说少,很多孩子在老师指导下会阅读像《读者》这样心灵鸡汤类的杂志,很多因为是为了考试,实际上阅读小说是一种生活体验,丰富感情,增加对生活和不同人的理解,但是很多家长,甚至老师会觉得这种阅读对提高学习成绩没有关系,实在是十分遗憾的。还有一些数字平台,孩子阅读是为了打卡,为了排名,都会产生一定的异化。
四是文学阅读多,科普阅读少,傅静老师讲到的强调STEM阅读,大家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