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省进入流感高发期,流感病人特别是流感患儿暴增,医院儿科病区、呼吸消化病区加床超负荷,门诊内科病人特别是儿科病人持续增多。
针对这一突发情况,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在第一时间启动综合应对预案。全方位在门诊各科室启动预防流感知识宣传,在医院公众平台、健康成州、医院官方网站发布了流感防治知识;儿科、内科等相关科室延长接诊时间,并最大限度优化儿科、内科医师班次,每天加班加点,提高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最优质、最便捷的服务;每天晚上安排专人对儿科候诊区、病房等场所进行空气净化消毒,最大限度做好院内感染防控;增加候诊椅、持续给患者提供开水、加强供暖等。
医院原儿科主任吕同协做为一名退休职工,因业务需要返聘上岗,每天工作到废寝忘食,连续多日门诊量达00多人次,因身体透支,27日上午累倒在工作岗位上,被紧急送往心内一病区抢救,现已脱离危险留在病区后续治疗。
医院公卫科、药剂科组成宣教组在门诊、住院楼大厅持续开展预防流感及安全合理用药宣教活动,向患者及家属发放《流行性感冒的防治知识》、《冬季小儿流感预防》和《药剂科安全用药简报》共计余份。
医院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总务科组成环境消毒组,对全院环境、物体表面进行彻底清洁,对人群密集处进行消毒;对公共候诊区域、病房持续开展空气消毒;医护人员加强个人防护及手卫生,严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消息:我国进入流感流行高峰季节,急诊流感样病例比例高于过去3年同期水平。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季节性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每年在世界各地均有传播,在我国北方通常呈冬春季流行,南方有冬春季和夏季两个流行高峰。不同年份会呈现不同程度的流行水平波动。
一、当前流感流行情况
我国内地流感监测结果显示,近期我国南北方均已进入流感冬季流行高峰季节,医院报告的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比例高于过去3年同期水平,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已达往年高峰水平,且仍呈上升趋势。全国报告的流感暴发疫情起数显著高于往年同期,其中多数为B型流感导致。我国监测系统未发现影响流感病毒传播力、疾病严重性和耐药性的变异,全国流感流行水平总体仍在预期范围内。
二、流感简介
季节性流感病毒分为甲型和乙型,其中甲型分为HN和H3N2亚型。基于既往流行特点,不同地区或国家流行的流感优势株可能会存在差异,同一地区也会出现多种亚型流感病毒共同流行的特点。流感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头痛、肌痛、乏力、咳嗽等。重症病例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信息,每年流感流行可导致大量的病例,多数为轻症,全球每年约有5-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罹患流感,导致-万重症病例和29-65万死亡。
三、流感的预防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应该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流感的有效治疗药物,早期尤其是发病48小时之内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能显著降低流感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率。
、流感的高危人群
流感高危人群是指患流感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风险较高的人群,包括:
、孕妇;
2、5岁以下儿童(2岁以下者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3、65岁及以上老年人;
4、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高危基础性疾病包括:
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其它肺部疾病)、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慢性充血性心衰、先天性心脏病)、神经发育障碍(脑瘫、肌肉营养不良、认知障碍)、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免疫功能障碍(HIV/AIDS、化疗、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器官移植病人、慢性皮质激素治疗)、采用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肝病(特别是肝硬化)、病态肥胖、血液系统疾病(镰状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及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青少年(有发生Reye’s综合征的风险)。
2、如何做好流感患者的居家护理工作?
患者尽量单间居住,减少与共同居住者的接触机会。
患者使用卫生间后应立即通风,并进行清洁和消毒。
咳嗽和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遮掩口鼻。
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消毒双手。
在家庭共同区域活动时需戴外科口罩。患者如需离家(医院就诊)需戴外科口罩。
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后,可复工、复课。
3、居家护理原则
()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清淡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不建议带病上班、上学。
(2)遵照医嘱按时服药。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老年和儿童患者。患者病情出现以下变化时,应及时就医:
持续高热;
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加;
呼吸困难或胸痛;
口唇紫绀;
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惊厥等;
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4、与患者共同居住者防护原则
()家庭成员,尤其是流感高危人群应尽可能避免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所有家庭成员与患者密切接触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并做好个人防护。
(2)直接接触患者后,或处理患者使用过的物品、接触
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消毒双手。
(3)尽可能相对固定的名非流感高危人群的家庭成员照顾、接触居家休息和隔离治疗的流感患者;近距离接触患者时,应戴口罩。
(4)应密切观察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一旦家庭成员出现继发的发热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异常症状,根据情况及时就医。
(部分素材来源于中国疾控中心)
来源: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