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治病救人的地方。在这里,有妙手回春的医生,也有心细如发的护士。这里,是“希望”的代名词。在登封市大冶镇新兴沟村隋某的眼中,医院,是她健康的保障,也是她生命的“救世主”。在5年的就医过程中,在隋某眼里董晓莉主任就是她生命的保障。
年2月17日,患者隋某因咳嗽、胸闷、气喘、气短,在家口服药物治疗,疗效差,就诊医院,董晓莉主任接诊后详细为患者诊查并了解病史。隋某年1年确诊肺恶性肿瘤并恶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骨转移,医院肿瘤科治疗半年余,治疗结束后定期复查病情稳定。根据查体及病史询问,为明确诊断,门诊查胸部CT示:肺部肿块较前明显增大,合并肺部感染及肺纤维化。入院后经过治疗,患者症状逐渐好转后,董晓莉主任告知患者家属,结合患者病情及体质,建议采取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方案。患医院,此次家属与董主任首次接触,觉得病情这么复杂,医院治疗,心存在顾虑,医院。
患者经过3周期化疗,第三周期化疗结束出院后1周出现胸闷、气喘加重,食欲差,恶心、呕吐,腹泻、发热。再次与董晓莉主任联系就诊。董主任看到患者时,患者精神萎靡,生命体征不稳定。告知家属患者病情危重。董晓莉主任接诊患者后,由于对患者的病情比较了解,并且做出过预估,很快制定治疗方案,频繁查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就这样,连续治疗一周后,隋某病情得到了控制,精神状况逐渐好转,生活自理,活动自如。家属此时表示非常感谢,非常认同董主任。
患者好转后,考虑到病情需继续积极治疗,但首选的化疗不能耐受,且明确表示拒绝。董晓莉主任再次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给予“靶向”药物治疗,靶向药物不仅口服方便,而且副作用小,结合中医药扶正。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回归正常生活。年患者出现骨痛及肝脏转移,董晓莉主任再次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至今2年余,病灶消失,病情非常稳定。
每次隋某及家属找董晓莉主任诊疗,都会很开心地说“来,董主任,再给我听听,看看我多好,你看看我就放心。”董晓莉主任为患者查看后,说“非常好”。每次患者及家属听到这句话,都要重复好几遍地说“谢谢董主任,谢谢谢谢,命是你给的啊”。
董晓莉任医院肿瘤科主任,兼顾两个病区日常业务工作,为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她每天早上6点多开始查房工作,看到董晓莉主任这么辛苦,每次隋某见到董主任,都很关切的说“注意休息啊。”就这样,隋某紧紧跟随董主任,定期诊察,开药。至今5年余,哪怕是头疼脑热等其他病症也来找她。
董晓莉主任对待患者不仅仅是医病,日常也是很细心,她以前值班期间,接诊患者王大伯,诊断“前列腺恶性肿瘤”,身体差,食欲差,和他生活在一起的孙女在广西某大学学习,王大伯为了不影响孙女读书,经常告知孙女“放心,爷爷很好,你安心读书,不要请假回来”。董晓莉主任得知后,特意留意王大伯的日常,他发现王大伯活动不方便,为了不麻烦别人,有时候他只能简单地吃点饼干、面包充饥,董晓莉主任发现后,为王大伯买了馄饨,怕王大伯会拒绝,她告诉王大伯,是自己买多了,王大伯才欣然接受,后董晓莉主任同科室其他人员相继照顾王大伯的日常。经过治疗,王大伯逐渐好转,经常跟董主任交流,无论是生活还是疾病。所谓“医患一家亲”便是如此。
年6月1日,董晓莉主任接到一条视频,视频里的奶奶已经89岁,精神抖擞。家属附言“奶奶精神非常好,拐杖都不用了”。张奶奶曾3次住院,每次入院时均面色苍白,精神不振,食欲差,生命体征不稳定,合并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辅助检查提示重度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病情加重。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董晓莉主任考虑该患者为血液系统疾病,建议完善检查,家属顾及患者高龄,体质差,穿刺等检查会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产生疑虑,不利于疾病恢复。董晓莉主任表示理解。经过积极治疗及家属无微不至的照顾,近1年余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腰杆挺拔,活动自如,精神抖擞。真是“彻底把拐杖丢掉了”。
董晓莉主任说:“坚定自己做白衣天使的信念,真正为患者着想,不忘初心,做好一个医生应该做的事:做合理的问诊,开恰当的处方,不做无谓的检查。”还常跟科室交代,老百姓们不容易,治病,一定要经济、有效、副作用小。“做有温度的科室,一切以患者为根本”,是医院肿瘤科秉持的原则。
医院肿瘤血液科,目前通过靶向、免疫、化疗、介入、中医药等多种方法,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各种肿瘤及血液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细胞修复功能,减少并消除化疗、靶向、免疫药物的副作用。减毒减瘤增效。
(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