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trends-love.com/shangye/16284.html
医学的温度·是从一颗心到另一颗心的温度
浙大二院百万粉丝的福利
开启「手术直播」医学科普版
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
讲你听得懂的
成为一个关爱自己
关爱身边人的懂医之人
心脏,是我们每个人体内当之无愧的“劳模”,平均每天跳动10万次,一生跳动30亿次,是维持全身器官血液供应和正常运行的“发动机”。
但它也是个脆弱的器官,许多常见疾病都可能导致它“年久失修”,出现胸闷、憋气、乏力、水肿等一系列症状……
一
胸闷气急2年,竟是心脏“衰竭”
55岁的林先生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挺健康的人,用他的话说就是“连医院都没怎么进过”。尽管近2年来“感冒”次数似乎增多了些,隔三岔五有咳嗽、咳痰,爬3-4层楼感到胸闷、气喘,但每次休息几分钟就好了,他便没放在心上。
直到3个多月前,他平地快走就会胸闷气急,渐渐地,夜间平躺在床上都觉得胸口闷得喘不上气,要坐起来才好受些。意识到情况不对,他赶紧来到了浙大二院项美香教授的门诊。
一查之下,自称“健康”的林先生,竟是个实打实的重病号。
心脏超声显示他的整个心脏都扩大了,像一个弹性减退的气球,心脏功能严重减退。代表心脏功能的左室射血分数仅28%(正常人55%以上),是严重心力衰竭的表现。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林先生长期吸烟,心脏超声提示心肌节段性运动异常,因此医生安排了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冠脉病变情况。果不其然,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段%狭窄,也就是这支血管完全堵塞了!这提示林先生以往发生过心肌梗死,只是由于症状不典型未能及时引起重视,以至于心脏长期缺血,在“当打之年”便“垂垂老矣”。
二
心力衰竭:
5年死亡率堪比癌症,却易被忽视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表现。我国有超0万心衰患者,尤其是70岁及以上人群中心衰患病率高达10%以上。
作为全身血液循环的“发动机”,心脏若是衰竭了,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将血液泵出,而是淤积在心脏及外周静脉系统,从而引起头晕、疲倦、少尿等全身供血不足的表现,以及活动后胸闷、气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双下肢水肿、腹胀、恶心、食欲下降等脏器淤血表现。
心力衰竭有四大特征:
病因多样,殊途同归
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都可导致心衰,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
起病隐匿,延误诊断
心衰的很多临床表现如胸闷、气急、咳嗽等不是心衰特有的表现,其他疾病也可有类似的症状。尽管有些心衰病人是突发的,但大多数病人的病情是由轻到重逐渐发展的,因此这些“疾病信号”不易引起病人的重视。
预后不佳,堪比癌症
如果不加以及时和积极治疗,慢性心衰的5年生存率低至三分之一,几乎与恶性肿瘤相当。死因大多是泵血功能衰竭和心律失常,猝死是常见死因。然而,与谈“癌”色变相比,大部分人对“心衰”缺乏足够的了解。
早防早治,结局迥异
心衰的早发现、早治疗对预后特别重要。三板斧——及早控制病因、给予规范抗心衰药物、必要时辅以器械治疗,能够极大地改善心衰病人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死亡率,延长病人的寿命。
三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心衰病人的“续命神器”
在心衰的治疗中,除了药物还有一项非常有效的“器械治疗”,即三腔起搏器,又称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心力衰竭患者中约1/3存在心室收缩不同步,就像一支缺乏指挥的拔河队伍,有力使不到一处,而CRT就是一个“司令官”,把各自为政的“拔河队伍”拧成一股绳,从而恢复心脏的协调收缩,缩小心脏,改善心功能。与此同时,这个小机器还带有自动复律除颤器功能,具有预防心脏性猝死的作用。
林先生诊断明确了,但治疗上仍困难重重。慢性完全堵塞的血管需要尽早开通,但他心功能太差,在手术台上再发胸闷气急,无法耐受支架植入术。项美香教授调整了治疗策略:先尽快改善心功能,稳扎稳打,等时机成熟再处理血管病变。
林先生的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QRS增宽达ms,这正是心室收缩不同步的表现。在优化药物治疗后复查心超。项美香教授为林先生安装了CRT-D,这是一项微创手术。皮肤局麻后,在左胸壁上方切开约3-5公分的皮肤,穿刺血管,植入起搏导线到心脏,将CRT-D植入到皮下,缝合皮肤,顺利完成手术。
项美香教授团队为患者进行手术
术后一般观察1-2天,病人就可以出院了。林先生植入了这个“续命神器”后,胸闷、憋气明显减轻,人也有精神了。项美香教授仍不忘叮嘱林先生,要长期规律服药,改掉不良生活习惯,戒烟是当务之急,并择期处理血管病变,才能保心脏长久安宁。
那么,什么样的患者适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有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和/或体征,如活动后胸闷、气急、双下肢水肿等
心脏超声提示左室射血分数降低
存在心脏收缩不同步,即心电图提示QRS波增宽
经优化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
心血管内科起搏器亚专科
浙大二院心血管内科是首批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心脑血管疾病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单位,首批全国心衰中心,全国心衰中心示范单位,是浙江省心衰中心联盟主席单位,位居年度复旦专科排行榜第四。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是心血管内科的传统优势,面向全球开展培训与技术指导。其中起搏器亚专科在国内名列前茅,年起搏器包括CRT-D手术总量居全省第一,全国领先。积极开展和推广起搏器植入新技术,年11月23日成功植入浙江省首例无导线心脏起搏器Micra,开启浙江省“无导线”起搏器时代。在激光电极拔除、CRT-D植入等技术亦走在全国前列。
专家介绍
项美香,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医师,浙江省卫生领军人才,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大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心脏中心副主任。
30余年来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曾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BethIsraelDeaconess医学中心,医院心内科等访问交流2年余,年获澳大利亚Flinders医院管理硕士学位。擅长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及心血管危重疑难患者的救治;擅长心脏起搏器包括ICD、CRT-D、无导线起搏器的植入等。承担十三五、十二五项目课题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和浙江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省部共建重大项目等,在CirculationResearch等心血管顶尖杂志发表SCI论文60余篇。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年被评为浙江大学研究生“五好”导学团队,年被评为浙江省“三育人”教书育人先进标兵。担任美国心脏学院委员(FACC),欧洲心脏学会委员(FESC)和美国心脏节律学会委员(FHRS);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起搏学组委员、电生理女医师联盟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委会委员、心血管病分会心衰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学院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心血管病分会常委,浙江省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会长,浙江省心血管病学会副会长等。名医门诊:每周一上午(解放路院区)
心脏起搏专科(解放路院区):每周一、三上午,周二、五下午
文
心血管内科丁思引
图片视频
来鑫萍董永杰
审核
心血管内科项美香
策划责编
来鑫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