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太快了,我来镇原已经60多天了,这里的人们非常热情,这里的医疗设备就是有点陈旧。”“两个多月了,在这里工作,我感受到了人们的淳朴、善良,感谢同事们的关心照顾。”“这里的大夫医疗水平都很高,我在这里也学到不少,我有了更多的实践机会。”……12月18日,医院采访天津市静海区医疗专家时,他们这样说到。
今年10月中旬,医院迎来了天津市静海区的武问俊、刘锐领、李跃武三位医疗专家,他们来此将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医疗对口支援工作。“两个多月来,三位专家通过开展教学查房、手术示教、重危病人抢救、专题讲座、学科和科室建设规划、技术指导等工作,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救治患者,结合实际推广新技术,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进行‘传、帮、带’活动,医院带来了最新的前沿知识,医院的诊疗业务注入了新的活力,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段动人的对口帮扶佳话。”县医院院长秦华说。 武问俊:爱岗敬业,用行动留下精神财富 12月15日,医院的CT检查室见到,一位头发花白的人戴着一副老花镜在检查室和洗片室来回不停地忙碌着,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虽然做检查的人不多,可他看起来非常忙碌。“他就是从天津静海区来的影像专家武问俊教授,已经56岁了,从事影像专业30多年了,……”和记医院工作人员介绍到。
“在武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成功实施了第一例在CT下的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医院的一项突破。不仅如此,武老师还对我们利用CT常规检查诊断、疑难病例提出了规范性的指导和建议。”从CT室建立之初就在这工作的刘锡瑾说,“武老师一点架子也没有,给我们做培训、讲病例,倾囊传授最新知识,对待病人非常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这里的设备真的是有些陈旧,现在已经满足不了新项目的开展需要,人员结构也比较老化。”武问俊面对记者感慨地说,“我只能竭尽所能,把我的经验和知识多留一些,为当地的医疗事业尽点绵薄之力。”
武问俊教授以前在新疆喀什从事过对口援建工作,此次是他的第二次支援地方医疗建设。武问俊告诉记者,“在来之前,我从网上了解了这边的气候和条件,来之后呼吸到了这里新鲜的空气,感受到了当地人们的热情。慢慢地我也习惯了饮食和工作环境,周末或者下班之后,医院帮着看看片子。” “武老师的知识面特别广,为人随和,对我们的业务帮助特别大。比如,以前有病人腰疼,我们只做腰部,他建议我们还要做尾椎等相关部位的检查,这样就能更准确找到发病原因。还给我们介绍手机学习平台,这样我们就能学到更多的最新知识,真是受益匪浅。”县医院CT室大夫王淑敏说。“武老师,每天来得早,下班晚,周末一直在单位。对待病人都是耐心细致地给讲清病因,我们有啥不懂的,武老师也是详细认真地给我们讲解。这种敬业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医生张莹娟说。 据了解,在短短的六十多天的工作中,武问俊已经累计检查病人多人次,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岗敬业”的真正含义。 刘锐领:抛舍小家,用真情架起健康桥梁 “您的血压偏高,要经常注意测量。”“您的心脏没有啥大的问题,好好坚持吃药。”“您要控制好自己情绪,别急躁。您慢走!”……12月18日,医院的住院部内科一位年轻的医生这样叮嘱着一位前来看病的市民。“这年轻的大夫态度特别好,把我的病情给我说得很详细,真是谢谢他了!”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没想到,在我们小县城有专家来。”
这位年轻的医生就是从天津静海区来的心血管医师刘锐领。 今年33岁的刘锐领是第一次离开静海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他已经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9年时间。“在镇原的两个多月里,是我难忘的经历。我感受到了这里人的淳朴和善良,同时也感受到这里的医疗方面的差距。我只有尽职尽责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只有尽心尽力才能让这次支援工作有意义。”刘锐领如是说。“虽然我结婚时间不长,我来这里工作妻子也很支持。”记者了解到,刘锐领在镇原工作期间,他的岳母有病,他也没有在身边,只是请假回去探望了一下,就又回到了自己的岗位。 刘锐领通过深入科室临床一线参与临床值班、收治病人,以十三项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为基础,通过具体病例及日常工作中相关问题探讨交流的形式,加强对受援科室管理流程的优化和改进,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受援科室的基础医疗管理水平。 医院内科主任刘雯告诉记者,刘锐领指导我们科室成员将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相关疾病按照诊疗规范进行诊治,着重进行相关知识、经验、诊疗技巧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科室的医疗服务能力。 刘锐领说:“这边的医疗设备相对比较少,一些辅助的检查比较欠缺。一些病人的从医性比较差,好多病情都是反复发作,认为稍微好点就可以出院,没有进行系统的治疗。” “和刘老师在一起工作的日子,他考虑的病情比较全面,检查病房也很细致,给我们教会很多。”医院内科大夫徐昱说。
“小刘的诊断思路非常清晰,指导我们对病人的病例写得更详实,更规范。同时还对我们科室进行了针对性的培训,同志们学习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厚。”内科主任刘雯佩服地说,“他刚结婚时间不长,离开亲人,能不远千里来我们这里工作,精神着实让人敬佩。” 护士长秦赟告诉记者,“刘大夫不光在诊治方面是专家,还对我们护士进行了多种培训,让我们的护士注意的事项更多了,服务也更加专业,受益匪浅。”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刘锐领将“继续学习的理念”“病人第一的理念”“以人为本、倾听患者诉说的沟通理论”“细分亚专业”“全科理论”等医院内科一室。 李跃武:医者仁心,用专业开创新突破 12月18日下午两点二十分,记者在外科办公室里见到了李跃武,他告诉记者,“我马上就要进行一台疝气手术,以前像这样的病人也只能医院进行手术。”随后,记者和李跃武一起到另一个他工作的地方——手术室进行采访。 今年,37岁的李跃医院从事肛肠外科10余年,主要诊疗范围包括肠梗阻、炎性肠病、结直肠肿瘤、肛周脓肿、混合痔、肛裂、肛瘘等方面。 “这里的群众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像肠梗阻、疝气、痔疮等这样的病很常见,长期以来,县医院没有这方面的大夫,也没有专门的肛肠科,病人医院进行治疗,这样以来群众的负担就更重了,花费也更多了。”李跃武告诉记者,“这两个多月我已经参与普外科手术60多例,有时一天要做三四台手术。” “这次对口支援工作对我来说也是一次锻炼的机会,我操作实践的机会多了,我也用医院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自身能力素质也得到了提升。”李跃武如是说。
李跃武告诉记者,肛肠疾病其实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很多患者对肛肠疾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肛肠疾病得不到科学有效的诊治,导致简单的病情变得复杂,钱也没少花,还带来痛苦。“所以,用科学的办法诊治,让患者少花钱并恢复健康,是我的追求。”李跃武说。 和李跃武一起做手术的医院外科副主任王鹏告诉记者,“李大夫来我们这里,开创了我们肛肠科的先河,解决了群众看病的难题,给我们传授了很好的经验和专业的治疗方法,对我们外科来说实现了突破。”
记者了解到,李跃武还参与妇科、内科等多个科室的综合会诊。在门诊治愈痔疮患者40余人,妇产科病人3人。 “李大夫不光医疗技术精湛,同样他的敬业精神也是难能可贵。有时晚上有手术他都积极参与,有时忙得连饭都吃不上一口,周末也经常在单位和我们一起谈论病情,参与治疗,赢得了同事和病人的一致好评。”王鹏说。“在李大夫的帮助下,我们科室现在已经开创了肛肠科的业务,实现了新突破。” 李跃武用自己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医者仁爱之心,开创了医院肛肠科的先河,让先进的医疗理念和技术在这里开花结果,落地生根。 一个专家就是一面镜子,一个专家就是一面旗帜。三位天津来的医疗专家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并医院医护人员,提高了医院的综合实力,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来源:外宣办
中国·镇原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