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高度警惕猝死前的心律失常

时间:2017-9-26 21:04:24 来源:心功能不全

进入三月份,健康体检中心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几位朋友拿着体检报告找来了,问的都是“心乱跳了”:早搏、房颤与室颤等心律失常,这种“心跳”的感觉让他们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早搏怎么办?

  正常的心跳就如同音乐节拍,一般是匀速而规律,但在生活中很多人会发现心跳“抢拍子”了,一般是心跳突然“咯噔”或者“砰”一下或几下,之后可能会感觉到心跳停顿了一下,或者感觉心脏要从喉咙里跳出来似的。而频繁发生的,会觉得心慌,更严重的还可能会感觉头昏、胸闷。这些都是心律失常的一种——心脏早搏。这种心跳不规律的早搏,可算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了,几乎每个人都可能出现。

  单纯的、没有器质性心脏病变的早搏,尤其是房性早搏,可认为是身体尤其是心脏向你发出“最近是否太累了、太疲劳了、精神压力太大了”的提醒,一般不太要紧,它可能会自行消失。

  但是,如果早搏频繁发生,甚至心里发慌、胸闷等,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工作,那就要及时做检查了。

对于频繁早搏,做个心脏彩超,看看心脏有没有器质性病变。如果没有器质性病变,还可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确定早搏是房性还是室性、早搏次数等。

对于早搏,并不是非常严重的心脏问题,就算频繁早搏也有办法解决它,因为早搏而过分担心,然后四处求医,或者思想负担很重,引起焦虑、抑郁,反而不利正确对待它。

心脏乱跳,终归让人无法心安,那该如何预防早搏呢?

一般没有心脏器质性病变的人,只要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少喝茶、少喝咖啡,保证睡眠充足,不要运动过度,减少精神压力,调节控制情绪,早搏就不会来找你。

  需要提醒的是,冠心病、器质性心脏病,可能伴随早搏,比如冠心病,有10%-20%是伴早搏的,那需要治疗原发性疾病,去除早搏病因,有一定危险的还要吃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

  房颤到底是什么病?

  常常有人自觉心悸、头晕眩,心脏跳得时快时慢,甚至气促,感觉自己下一秒就是晕厥过去,一检查,原来是患上了房颤。

房颤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持续性的心律失常。它是心房内产生不规则的冲动,常常表现为心跳过快而且节律不正常。

房颤很少直接导致猝死,但对人体危害很大。房颤可导致中风、心功能不全、心衰、血管性痴呆等认知障碍、生活质量下降等。有研究指出,15%的脑卒中与心房颤动有关,而房颤引发的中风,30天内的死亡率可达25%,一年内的死亡率则高达50%;中风急性期致残率高达73%;中风后第一年累计复发率高达6.9%。而慢性、长期持续的房颤,也会导致心房扩大,造成心衰、心功能不全,严重影响生活、工作质量。

  治疗房颤,尤其是预防房颤引发的脑卒中,国内外公认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抗凝,阻止心房中血液凝集成血栓。但是,房颤不能乱吃阿司匹林,因为阿司匹林只是抗血小板聚集,对房颤导致的血栓效果有限。正确的做法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先进行卒中风险测评,按需坚持长期服用抗凝药。除了药物治疗,目前也越来越多房颤患者选择导管射频消融术,一般建议阵发性房颤发作次数较多、持续性房颤少于3年的患者可考虑,不过此手术第一次成功率仅80%左右,术后也并非就不用服药,还要据卒中风险测评结果决定。

  如何有效地预防房颤的发生?高龄是不可改变的房颤发病因素,基因也难以改变,但事实上,医学研究发现,房颤的危险因素多达15项,除了基因与高龄,高血压、心衰、瓣膜性心脏病、慢阻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肥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都是可以治疗、控制的。比如,39%的高血压患者易发房颤,控制好高血压,那房颤发病就低了。

此外,劳累、喝酒、肺部感染炎症等,都可成为房颤发作的诱因,针对性预防即可。

  室颤——“猝死背后的影子”

  近年来全国各地在地铁里发生的“猝死”事件令很多人记忆犹新。这些人都是突然倒地不起,意识丧失,心跳呼吸骤停,甚至伴抽搐、二便失禁,这样的猝死,已经越来越多地发生。据统计,全球每年约万人猝死,这占了全部死因的1/4,而研究表明,猝死事件里,60%-80%是心源性猝死,背后就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也就是“室颤”的影子。

  房颤与室颤,都是心房颤动,一字之差,后者却让人“一只脚踏入鬼门关”。室颤时,心室失去正常的收缩节律而颤动或蠕动,完全丧失收缩射血功能,属于心脏骤停的一种,如不进行抢救,患者即死亡。如果发作时看心电图,可见只剩“一条抖动的绳子”,如果不能转复窦性心律,很快就会变成一条直线。室颤多数会导致患者猝死,仅有少数经心肺复苏抢救成功。抢救的每一分钟都极其宝贵,在医务人员及专业设备到达前,应给予胸外按压,若有除颤设备越早除颤,患者存活的几率就越高。

  室颤如此致命,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发作?年龄越大、室颤发病率越高,男性人群发病高于女性,因此男性高龄人群首先应高度警惕。从病因来看,如果大于等于50岁的室颤患者,70%-80%的病因是冠心病;而小于50岁的室颤患者,则病因多是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炎、其他心脏病等;年轻的白领一族则与过度疲劳关系密切。

因此,已经明确存在器质性心脏病的,务必遵医嘱,积极改善生活方式,规范药物治疗,以预防室颤的发生。

最后,朋友们要记住,从可能不用理会的早搏至危及生命的室颤,心律失常确实不太好惹,而针对心律失常的心脏养护,除了最重要的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方式与习惯,也要留意遗传因素,比如父母有心血管病的、猝死的,要分外警惕,但也不要一味带着生活阴影走进另外一个极端,加重生活的负担,反而会加重病情。

同时,通过定期体检发现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险因素,一般人体检要做心电图,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可加做一个心脏彩超,或加做活动平板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年龄大、肥胖、高血压、血糖血脂高等,加做一个颈动脉B超,可尽早发现硬化、斑块等。

赞赏

长按







































长春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个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bzo.com/jbby/14063.html
热点排行
导致心肌梗塞的原因有

导致心肌梗塞的原因有哪些?心肌梗塞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心肌梗塞需要注意哪些

心肌梗塞需要注意哪些呢?导致心肌梗塞的原因有很多,且比较常见……【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导致心肌梗塞的原因有

导致心肌梗塞的原因有哪些?心肌梗塞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