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功能不全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心脏损害综合征。临床以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及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疲乏、水肿缺氧等。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分类:
1.利尿药呋塞米、氢氯噻嗪等。
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1)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抑制药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氯沙坦等。
(3)醛固酮拮抗药螺内酯等。
3.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卡维地洛、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4.强心苷类地高辛、去乙酰毛花苷、毒毛花苷K等。
5.其他类扩血管药、钙通道阻滞药、非苷类正性肌力药。
一、利尿药
利尿药是治疗CHF的基础药物,适用于体液潴留的CHF患者。本类药物通过减少血容量及扩张血管,缓解肺水肿及外周水肿。
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临床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CHF,是治疗CHF的基础药物,所有CHF患者均需长期应用。
㈡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
不能耐受ACE抑制药的患者、使用ACE抑制药或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后仍有症状,推荐加用本类药。
㈢抗醛固酮药
主要用于重度CHF患者(螺内酯)。
三、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拮抗交感活性;抑制RAS的激活;上调肾上腺素β1受体;抗心肌和血管重构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病情稳定的心力衰竭均必须应用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且需终生使用。
四、强心苷类——地高辛
口服吸收个体差异大,用药时需选择同一来源、同一批号的制剂。主要以原形经肾排泄。
正性肌力作用;负性频率作用;治疗量时降低窦房结自律性,缩短不应期,减慢房室结传导;影响神经内分泌;利尿作用
1.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对CHF伴心房颤动的患者疗效最佳
2.治疗某些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地高辛安全范围小,一般治疗剂量已接近中毒量的60%,毒性反应发生率高。
1.胃肠道反应剧烈呕吐是早期中毒症状。
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黄、绿视症等视觉障碍,视觉障碍是中毒先兆。
3.心脏毒性反应是最严重的毒性反应。最早出现、最常见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缓,停药指征;最严重、致命的是心室颤动。室性心律失常可用苯妥英钠、利多卡因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治疗。
心率低于60次/分或室速、房室传导阻滞禁用;用药期间应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避免静脉推注钙剂;密切观察是否有中毒先兆出现。
五、其他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一)血管扩张药硝酸酯类、肼屈嗪、硝普钠、哌唑嗪等
(二)非苷类正性肌力药多巴酚丁胺、米力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