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战地日记作者为啥多达155人辽

时间:2023/12/19 15:56:41 来源:心功能不全

“庞舅”是援湖北医疗医院第三心血管内科病房主任庞文跃教授的昵称,年2月12日至3月28日庞文跃医院东院区,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在重症病区战斗的那段日子。

从武汉回到沈阳后对日记进行梳理,庞文跃决定把日记公开出版,《庞文跃援鄂战地日记》以汉英对照的形式“向世界展示一位战疫医生的真实记录,呈现武汉战疫的诸多细节和感悟”。

对于战地日记的内容,庞文跃记忆最深刻的是一位八旬患者的救治过程;让他最难忘的是武汉重症病例清零的那一天。

作为重症医疗队员,庞文跃和辽宁援湖北重症医疗队队员一起战斗了45天,凯旋回沈阳后一起集中隔离了14天,书中附上两批辽宁援湖北重症医疗队队员人的姓名、单位、支援湖北的时间,“包括重症医疗队队员在内的辽宁援湖北医疗队是武汉战疫的主角,他们是这本书讲述一个个故事的主人公,所以可以说这本书的作者是人甚至更多。”

23日,庞文跃教授在中国医院门口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本报记者专访中国医院第三心血管内科病房主任庞文跃教授。本版图片均由辽沈晚报记者王迪摄

最难忘武汉重症病例

清零的那一天

这三个半月多少悲痛、多少紧张、多少感动,其中还有盛京医疗队的豪爽、幽默。这日记讲的是当时、当地、当事人的心情和事情。是历史的细节,让历史告诉未来。——日记摘录

中国著名心血管病学家胡大一教授在给得意门生庞文跃的日记写序时,医院医疗队把东北人的豪爽幽默乐观带到了武汉:日记里不断出现盛京医疗队医护人员的豪爽语录,“只有进了病房,才能有大闹天宫的感觉”,“都到这了,还有什么算事儿?”

作为主动请缨参加重症医疗队的心血管病专家,庞文跃对日记内容记忆最深刻的是武汉重症病例清零的那一天,“作为重症医疗队员,之前的请战、出发、参战、返沈,目标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武汉重症病例清零,其间的汗水、泪水、艰辛、付出、期盼,也是为了这个目标,所以我对这一天记得最清楚,感受也最深,那天应该是年4月24日。”

年3月28日,庞文跃随辽宁援湖北医疗队从武汉回到沈阳,在集中隔离的日子,庞文跃一直在朋友圈记录着武汉新冠肺炎病例增减的情况:3月31日,武汉重症病例;4月1日,武汉重症病例;4月2日武汉重症病例……

重症病例的数字一天天地飞速减少,20多天后,武汉重症病例就全部清零,得知这个消息后,庞文跃在朋友圈用最简洁最直观的文字和表情符号来表达此时的心情:今日武汉,牛。

“回沈阳后发的朋友圈,也是我战地日记的一部分,虽然没收录到日记里出版。武汉重症病例清零,作为战斗了45天的重症医疗队队员的我可以认为,武汉战疫应该是正式结束了,剩下的普通患者的治愈只是时间问题了。当时用最简洁的记录反而更能表达我的所思所想,面对胜利不用说太多话吧。”庞文跃笑着说:因为我在3月18日的日记就写了,当时我们病区的危重症患者屈指可数,一群白衣斗士,拔剑四顾心茫然。那时候我们已经预计胜利就快到来了。

八旬患者的坚韧

支撑白衣战士英勇战斗

记得入院时,你说了唯一的一句话“我13岁就当兵了。”相信你是一名战士,至少在与病毒抗争的这段日子里,你表现出了战士般的坚韧。——日记摘录

当说起日记还有哪些内容让他印象深刻,庞文跃说:一名八旬女患者的救治过程让我感触很多,多次在日记中记录了抢救的过程,这名患者在和病毒的抗争中表现出来的坚韧激励我们去英勇作战。

85岁的老奶奶,新冠肺炎合并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陈旧心肌梗塞、重度贫血……面对病情如此复杂的患者,多名医护人员全力进行抢救,“专门为老人安排的值班表就排了66人次,为了准确听诊掌握患者的病情,医院呼吸科主任赵立把耳朵贴到了患者胸部,患者躁动碰了赵立的口罩和面屏,导致赵立的面部皮肤局部暴露,医生面对患者时顾不上自己的风险。”庞文跃说:我在日记中全面地记录了最真实的战疫场景,通过日记的出版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赢得战疫胜利的过程和付出。

虽然患者表现得非常坚强,但遗憾最终发生的时候,庞文跃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当时的感受:你走了。终未能战胜凶恶的病毒。时间定格在年3月15日22:43,你入院的第16天零5小时,我们接管第四病区的1个月零14个小时。

这名八旬女患者在与病毒抗争中表现出来的坚强让队员感触很深,得知老人不幸离去的消息后,大家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bzo.com/jbbk/20281.html
热点排行
浅谈先天性心肌梗塞

浅谈先天性心肌梗塞,心肌梗死症状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相关导读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