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徐英奇分级诊疗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时间:2021-3-10 23:48:48 来源:心功能不全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辑刊”

  

其中,Y是健康,作为因变量,HIE代表分级诊疗因素,PAF代表个人层面因素,CLF代表社区层面因素。

当因变量为心理测评类的等级指标时,使用如OrderedProbit等非线性模型得到的估计与传统线性回归的估计结果相差不大,并且线性回归结果在边际效应表达和阐释政策含义时更加直观,潘杰等基于此采用传统线性回归研究了医疗保险对健康的促进,本研究亦采用OLS传统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分级诊疗对健康的影响。

2.变量选取

研究采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库年数据,该数据库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ISSS)提供。被解释变量健康由自评健康、精神健康和慢病健康构成。数据库调查了居民的自评健康,本研究将自评健康做二值处理;精神健康按照美国国立精神研究所编制的CES—D抑郁量表计算规则,无抑郁症状“总分≤15分”,可能有抑郁症状“16分≤总分≤19分”,肯定有抑郁症状“总分≥20分”,所以总分大于20分(含)用1代表,小于20分用0代表;慢性病治疗和管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职责,研究以“半年内是否患有慢性病”为因变量,考察分级诊疗对慢病健康的影响,见表1。其中精神健康基于数据库精神健康自评量表共20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有4个选项,即“几乎没有(不到1天)=1,有些时候(1—2天)=2,经常有(3—4天)=3,大多数时候有(5—7天)=4”。见表2。

分级诊疗因素是关键解释变量,我们根据分级诊疗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构建以基层首诊为核心的测量指标体系,包括基层首诊、到诊时间、医疗服务满意度、医疗服务水平、对医生的信任程度、医保类型和医保报销比例。研究把个人层面和社区层面因素作为控制变量。个人层面变量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家庭规模、收入和锻炼等,社区层面变量主要包括生活用水类型和生活环境评价。同时考察了城乡和地区间的差异。见表3。

三、实证分析

(一)统计性描述分析

1.被解释变量

健康作为被解释变量共有个观测值。自评健康平均值为0.,中等偏上。精神健康和慢病健康水平相近,平均数分别为0.和0.。总体而言,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良好,相对较客观的精神健康和慢病健康水平高于自评健康。

2.关键解释变量

分级诊疗是本研究的关键解释变量,其中基层首诊处于该项改革的基础和核心地位,是指居民患病后是否首先选择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基层医疗机构主要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诊所。这一指标是整个模型中的核心变量,调查地区的基层首诊率为62.7%,距离我国年设定实现的70%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居民到最近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平均时间为11.30分钟;就诊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评价3.分(满分5分),就诊机构的医疗服务满意度3.分(满分5分),居民对医疗服务整体评价良好;对医生信任度评分为6.(满分10分),评价一般。样本中拥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居民占比14.7%,城乡医疗保险占比85.3%;发生医疗费用的样本数为个,平均获得医保报销的比例仅为16.7%。

3.其他解释变量

在个人层面因素中,男性占比50.1%;平均年龄46.97岁;80.4%的人已婚或有过婚姻经历;整体教育水平集中在小学和初中学历;个人收入对数处理后均值为0.;一周内居民平均锻炼2.小时;城镇居民占比47.1%;东中西部分别占比31.2%、38.7%、30.1%。社区层面因素中,居民用水类型中自来水、过滤水、桶装水、纯净水的占比达71.9%,居民生活环境很好和好的占比33.2%。

(二)实证分析结果

1.总样本分析

整体看,分级诊疗对居民健康影响显著。居民选择基层首诊可显著提高自评健康和精神健康10%以上,提升慢病健康的幅度则偏小,仅为3.69%。基层首诊能够有效提升居民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并且让患者的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及时得到诊治,同时也降低了患大病的可能,整体提升了居民的健康水平。到诊时间越短,越能提升居民的慢病健康,这与分级诊疗的分工定位相匹配。而到诊时间越长越提高精神健康,可能精神健康疾医院就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不能承担起诊治职责。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服务满意度都正向影响居民的自评健康,提高自评健康2.17%和3.20%。对医生信任度对自评健康和慢病健康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体现了家庭医生对于慢病管理和诊治的重要作用。报销比例越高,越容易诱发过度需求,导致对健康要求更高,而使得报销比例反向影响了健康水平;同时医疗报销比例高也可能是发生了重大的疾病,导致健康水平更差。相对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保的精神健康水平显著下降了10.3%。

在个人层面因素,男性相较于女性健康水平提升更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居民也越容易患病导致身体健康水平下降;结婚的人相较于未婚者健康水平低,这与大多数研究结果相悖,可能结婚者年龄相对于未婚者较大,且婚姻后承担的家庭压力更大,导致了健康状况下降,但需要进一步专门研究论证;家庭规模越大越提升健康,表明了家庭内部情感上和经济上的互帮互助;教育程度越高对健康的   

第三,医保类型子样本分析。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bzo.com/jbbk/17961.html
热点排行
浅谈先天性心肌梗塞

浅谈先天性心肌梗塞,心肌梗死症状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心肌梗塞饮食注意事项

心肌梗塞的饮食注意事项,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主要并发症,合理的……【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浅谈先天性心肌梗塞

浅谈先天性心肌梗塞,心肌梗死症状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