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年小学教育基础知识试卷分析

时间:2020-10-24 16:03:04 来源:心功能不全

一、考试分析

年4月15号上午,中小学教育基础知识考试结束,看学员反应,几家欢喜几家愁。当天晚上,我根据学员的回忆,大致整理了一下题目,并找出了讲义中对应的考点,虽然不会有同学抱怨“成功地避开了所有的考点”,但有些知识点确实没有讲到,这是我的失职。但总体而言,整张卷子的难度并不大,甚至要比年要容易一些,因此我个人感觉文亮学员的平均分应该会在60分左右。

4月16日晚上,某辅导机构做了一次QQ讲座,有学员听完后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因为自己写的跟他们提供的不一致甚至风马牛不相及。此前上课时,我一直强调,无论是我的讲义还是其他机构的教材,有些知识点都只能是关键词、思路差不多,因为最终答案是什么,要看出卷老师参考的是什么版本的教材。因此,在最终答案出现之前,所有的答案都只是“参考答案”,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学得认真却深得精髓的学员,考试成绩肯定差不了。至于真正的答案到底是什么,只能看考试院能否最终公布出来,否则各机构年的教材和讲义中,依然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当然,当我们用一张成型的卷子去反思教学时,就会觉得有些知识点,确实应该重点讲解。这自然是一个认识误区,因为在考试之前,谁也不知道会出什么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根据以往的考试情况做出最合理的猜测,所以我从来都不押题。用既定的结果去分析可能的问题,每个人自然都能底气十足,但至少在看到题目之前,你们跟我一样,既满是期待,又心怀忐忑。

二、考点分析

(一)选择题

1.选择题共15题30分,其中1-4为教育学部分知识(1.D.尼尔;2.C.“君子之教,喻也”;3.D.实践锻炼;4.C.隐性课程),5-9为心理学部分知识(5.A.尊重的需要;6.A.智慧技能;7.C.恒常性;8.C.有意后注意;9.A.直观动作思维),10-15为政策法规部分知识(10.B.饮食安全事故;11.D.人民政府;12.B.学生考试权;13.B.县政府行政部门;14.A.6小时;15.C.),考点分布比较合理,试题难度也不大;

2.选择题考点历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二是常识,知识需要考生根据已掌握的相关概念选出最佳选项(一般不直接考概念,而是通过事例进行区分),常识需要考生平时积累;

3.本次考试的选择题虽未出现原题,但整体而言,只有第一题没有讲到过,其他题目的知识点课堂上均有涉及,考生也可以通过最基本的“排除法”做出相应的选择。

(二)名词题

1.名词题共4题16分,其中第1题(活动课程)、第4题(学制)为教育学部分内容,第2题为政策法规部分内容(教育法律关系),第3题为心理学部分内容(认知结构),所有考题上课全有讲解,尤其是“教育法律关系”(关键词为:法律规范、教育活动、权利与义务、社会关系)、“学制”(关键词为:学校教育制度、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及规定、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等)两道题,在最后发的“考前速记”上也重点列出;

2.至于“活动课程”,因为考纲里并无要求,所以课堂上更多是让学生以选择题的方式,去记住关键词,例如“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需要、兴趣、能力”等。“认知结构”(关键词:编码系统、知识结构)终于考到,也意味着跟皮亚杰有关的知识点,基本上已考了个遍。实际上,在考试头一天,还有学员问了我“认知结构”的含义,结果考完后,她居然告诉我问完后,没怎么认真去看;

3.名词题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分值向来都重,二是分布面太广,三是不会寥寥几字结束,四是按关键词给分。因此,名词题得分的关键不是你是否能把整个概念都记住,而是你能几个关键词,并如何把这些关键词串联成一个完整、流畅的句子。

(三)简答题

1.简答题共4题20分,其中第1题(教育的经济功能)、第4题(教育科研选题的基本要求)为教育学部分内容,第2题为政策法规部分内容(教师的基本权利,讲义中放在教育学部分),第3题(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为心理学部分内容;

2.第1题考的是“教育的社会功能”,此前已考过“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教育的文化功能”,因此上课时有过详细讲解。考前群里聊天时,有学员问到过如果考到“论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应该如何作答,我只是大概说了下思路,但不知其他同学是否有看过具体答案。这道题的关键词是“潜在的、现实的、经济效益、新的生产力”,如果不记得,可以再去看一下讲义。结合上面说到的“认知结构”,学员们应该更明白我为何强调你们考前问到的问题,一定要认真、仔细对待了,如果考到并答出来了,这就是“顿悟”,如果考到却没答出来,这就只能是“回光返照”了。第2题是一道常考题目,与此相关的还有“教师的义务”、“学生的权利”等,这些每年都是学生必背的知识点,所以只要能把教师的6大权利答出来,就可以得满分。第3题考的是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课堂上只讲过概念和类型,没有讲培养要求,上课时重点放在“智慧技能”的培养要求上(结果却考了个选择题),这道题目也算是个“惊喜”。但既然是“操作技能”,肯定离不开“教师的讲解”、“教师的示范”、“学生的练习”、“学生的反馈”、等关键词。第4题考的是“教育研究”,这个部分的简答题向来奇葩,此前还考过“学位论文的一般结构”,而且今年考题中,仅此一题与“教育研究”有关。一个选题是否值得去研究,最基本的特点至少要包括“目的性”、“价值性”、“科学性”、“可行性”、“新颖性”等方面,这道题跟知识没太大关系,更侧重于考生的思维能力;

3.综上,今年的简答题考的基本上属于“识记”的内容,也跟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关,考生记住了,相对容易拿高分,否则,就看你“扯淡”的功夫有多厉害。

(四)论述题

1.论述题2题共20分,其中第1题为教育学部分内容,第2题为心理学部分内容。论述题部分,基本上不太会出政策法规方面的题目,当然,这也只是到目前为止;

2.第1题是“运用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分析小学生言行不一的现象,并提出基本对策”,09年小学简答题曾考过“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其中有一条就是“道德言行从协调步向分化”,12年小学论述题曾考过“论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所以分开来看,这个题目已经考过,但合在一起却是第一次,以前的论述题,也很少有类似的出题形式,幸好两个知识点,之前都要求学员背过、做过。只是,既然题目不同,答案自然有区别,需要考生能有一定的解题思路、技巧。这道题目的重点,不是“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而是分析“言行不一的现象及对策”,所以答题的重点应侧重于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方面去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感,从而言行一致、知行统一。另外,16年小学的论述题刚考过“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上课时我也强调17年应该不会再出相关知识点的大题目,没想到又是一个“惊喜”,幸好这些知识点,从未遗漏过;

3.第2题是“分析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对教学改革的基本启示”,上课时有跟学生提过,这是个“被遗忘”的知识点,明明觉得很重要,就是考试从不考(另一个类似的知识点,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但因为人本主义对新课改的影响,所以不能掉以轻心,教学中一直强调学员要记“非指导性教学”的名词(关键词:整体的人、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自我实现、人际关系),也从课程的基本要素方面分析了人本主义对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只是,这样只能为学员考试时提供一个答题的方向与参考,并没给他们一个确切的答案,这也是一大遗憾。

(五)材料题

1.至于材料题,本来预测今年要出法规方面的题目,但出卷的老师就是沉得住气,就是考我们能否以“不变应万变”;

2.实话说,今年的材料题并不难,无论是讲历年考题还是最后冲刺,都讲到过教师“课堂教学”方面的案例,发给学员的“一般解题”方法中也有涉及。悲催的是,后来我才发现,这个材料跟我去年上课选用的一个材料基本上如出一辙,区别在于问法不同;

3.我一直都说,材料题的答案都在材料里,只要知识打得牢,能找到关键点,这种题目都很好答。至于答得如何,就要看考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述能力,以及,阅卷老师的眼睛和心情。这个题目分了两个小题,第一题需要评价教师的做法并说明理由,只要能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基本上不会丢分,第二题说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只要能围绕“尊重学生”、“启发教学”、“以身作则”、“终身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去谈,自然问题也不大。材料题的关键,不是瞎写一堆字就可以得高分,而在于思路是否清晰、观点是否明确、分析是否到位,如能做到以上几点,这道题的得分至少有10分左右。

三、学习建议

今年考试,已落下帷幕,虽然成绩尚未公布,但一切终有定数。所以,根据今年的试卷情况,给依然要奋战或准备奋战的同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帮助你们更好地学习。

1.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备考。有考生认为自己裸考都可以考到教师资格证,所以考编也不是什么难事,就在最后一段时间拼命刷题。也有考生认为教育基础知识只占20%-30%的比例,跟学科比起来无足轻重,但许多时候,往往就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分数,对你最终能否考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绩公布后,那些曾经学得哭爹喊娘的人会喜笑颜开,学得一身轻松的人则悔不当初,当然,如果真有狗屎运,也许会有例外;

2.提前学习教材、熟悉考纲。省考唯一的好处就是有考纲,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卷老师不按考纲来,但只要有考纲,自然就有出题的倾向。我们的教材,是完全按照考纲来编写的,如果能跟着教材走几遍,自然知道考试大致考什么内容;

3.循序渐进学习、逐步消化。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并不意味着全是死记硬背、折磨自己。就算是跟着教材走,学习时也应分层进行,先消化最简答的基本知识、建立最宽泛的知识框架,再去消化相对较难的知识,同时巩固之前学习的知识,最后再消化最难理解的知识。如果有大量知识点一直都搞不明白,要么你就放弃它们,要么你就放弃考试;

4.不要盲目做题、重在理解。不少考生认为自己要自己做的题够多,自然有机会碰到原题,这个不假,但更像白日做梦。我们需要通过做题的方式去了解考试、检验知识,但做题的前提是知识的掌握,这也是我一直要求学员必须要在初步掌握知识之后再去做题的原因。综合这些年来的考试,真正的原题出现得很少,但相关的知识点却不断重复,所以如果只是记得那个题目的答案,却不知道知识的源头在哪,自然也是枉费心血;

5.适当报班辅导、重在运用。教育基础知识这门课,虽然总体上分为“教育学”、“心理学”“政策法规”三大模块,但各模块的知识点都很琐碎、很繁杂,如果自己看书,就会有一种“大海捞针”的感觉,不知道最终会捞到什么,也会有一种“盲人摸象”的感觉,觉得哪个知识点都可能会考。所以,在做到前面几点,打好一定的基础后,可以考虑报辅导班,目的在于通过更加系统的知识学习、更有针对的思维拓展、更有效果的技巧辅导来理解、巩固、掌握、运用相关知识点。但是,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辅导班上,因为就算在同一个辅导班里,你的对手也很多,所以,最终决定结果的,只有你自己。

无论如何,年的考试已经翻页,大概“五一”假期过后,成绩就会公布,但愿多数人,都能有好消息。考编路上,你我同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bzo.com/jbbk/17328.html
热点排行
浅谈先天性心肌梗塞

浅谈先天性心肌梗塞,心肌梗死症状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心肌梗塞饮食注意事项

心肌梗塞的饮食注意事项,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主要并发症,合理的……【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浅谈先天性心肌梗塞

浅谈先天性心肌梗塞,心肌梗死症状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