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8岁的母亲因吞咽功能出现问题,不能吃不能喝,话也不能说了,肚子瘪个大坑,感觉奄奄一息,疫情医院,医院既能收治我母亲,还能让我们儿女天天与她在一起,情急之下......
当年过花甲的谭姐说起当时的情况,仍心有余悸。
谭姐的母亲马大娘今年98岁,7年前,已过耄耋之年的她摔了一跤,本来气管、心脏就不好,后来还股骨头坏死,从此卧床不起。今年疫情以来,老人越吃越少,到6月份时,连喝水都变得吞咽困难,肚子看上去瘪了个大坑。儿女们心急如焚,情急之下,谭姐想起了7年前母医院科室主任徐岫岚的电话,便马上打了过去,现任辽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的徐岫岚在听说患者的紧急情况后,马上通知了本科室人员尽快安排好病房,尽一切可能全力抢救患者。
谭姐手颤抖着拨打了急救电话,将母亲火速送到了辽医院。
医院后,神经内科徐岫岚、金瑶丽两位主任以及邵佐艳护士长、鲍雪莲医生等医护人员迅速接诊患者,有条不紊地安排老人进行了相关检查。在抽血时,谭姐小心翼翼地告诉护士,老人的血管细、脆、薄,医院,曾经发生过3个护士都没找到老人家血管、抽不出血的情况。护士长听后安抚她说:“您放心吧,没问题的”。当看到护士刘静娴熟的动作,“一针见血”,谭姐的心一下子就安稳了。检查结果出来后,马大娘被诊断为“脑梗塞,外加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还严重贫血”。由于脑梗塞压迫相关神经,影响了老人的语言和吞咽功能。在入院时,老人的体重只有30公斤,需要立即挂上滴流,疏通血管、改善循环、营养脑细胞。徐主任用药准确,可老人的手不适合输液,最后点滴是在老人的腿上打的。
经过辽医院神经内科医护人员齐心协力的努力,老人当晚便能进食少量食物了,第二天已经可以正常吃饭了,这也令老人的六个儿女全都开心幸福地笑了。
▲上图为谭姐在母亲出院当日通过朋友圈发的视频的截图
“医院的医生医术高超,服务贴心又周到,医院的环境优美舒适,病房安静还干净,是我们老百姓医院。我代医院,感谢徐主任、金主任以及各位医护人员。我妈马上就能康复回家了,我们的家还有她在,全家人真的都感到非常开心。”谭姐由衷地感叹道。在我院住院13天后,98岁的马大娘出院了,谭姐激动地把母亲出院的视频发到了朋友圈。看着如此幸福的一家人,神经内科的医护人员们,笑了。今天又是忙碌的一天,可是天......很蓝......!辽医院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团队部分医护人员合影
我院「神经内科」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科室。设有门诊、普通病房、重症抢救病房及免疫三氧病房。该科对亚健康状态老年人、轻中度患者及重度患者实施精准治疗,除规范化治疗外,科室还引进了德国先进技术——免疫三氧技术,对急慢性脑血管病及后遗症、高脂血症、高黏血症、颈动脉斑块、头痛性疾病、眩晕症、失眠、下肢动脉闭塞症及各种中毒性脑病均有较好的疗效。自我院开诊以来,神经内科接收并治愈了无数患者。该科医护人员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广泛好评,收获一片赞誉。▲神经内科团队经常收到患者及家属赠送的锦旗
学科带头人
徐岫岚
主任医师
辽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曾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二院神经内科工作40余年,并担任科主任,现任辽宁脑血管病联盟理事会理事。★在国内省内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对于诊治神经内科多发病、常见病、疑难病及危重病有着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年8月,在首届中国医师节上荣获“优秀医师奖”。▲徐岫岚主任率科室医生查房
辽医院
全心全意为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坐落于辽宁省省会沈阳市中心繁华地带、毗邻沈阳站的辽医院(医院)、是东北首家具有国际标准、以“医疗与养老相结合”为模医院,也是省、市医保、干诊、新农合、商业保险的定点单位。医院医疗建筑面积平方米,在装修设计上采用了令人心旷神怡的碧海蓝天风格。医院为中心的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医院不但投入巨资购置了国际先进的诊疗设备,还重金引进了国际、国内的高端人才,打造了由国内知名心血管病专家齐国先、著名外科专家金星、老年医学专家黄葵领衔的专家团队,在老年心血管病的诊治、周围血管疾病、骨质疏松以及老年病的综合评估和治疗上独具特色,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整体化、具有针对性的精准治疗。近期文章回顾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