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档案合肥轴承厂ldquo机器

时间:2019-12-18 13:20:44 来源:心功能不全

文魏林丽程堂义图文整理知行

新中国成立以后,合肥的工业发展史,也是一部城市扩张史。产业因城市而兴,城市因产业而旺。在合作化南路与望江西路交口的东、西、南、北四个公交站牌的方位边,每每有公交车经过时,乘客们总会听到“轴承厂到了”的亲切呼报声。自合肥市开通公交车以来,从原始的人工口头呼报,到如今电子呼报,“轴承厂”这个名字被足足亲切呼报了半个多世纪,给交口东南角合肥轴承厂人留下了太多的荣耀和回忆。

轴承厂四位老职工为我们口述历史

口述者简介

费志金,82岁,抗美援朝老兵,年转业到合肥轴承厂,在厂工作由工人到生产科科长,熟悉厂各道生产流程及管理。

王学华,76岁,上海人,年招工进厂,在厂多年任厂办公室主任,熟知轴承厂各项管理。

郑克维,75岁,年由烈士学校招收进厂,曾在厂老干办、能源办、厂志办任职,熟悉厂内情况曾多年在组织科担任档案管理工作。

孙建刚,77岁,年进厂,在厂多部任职,担任厂工会主席5届15年,直至退休。

不是内迁厂却多上海人

我们合肥轴承厂是年的6月1日在安徽省综合艺术模型厂副厂长汪琳的领导下开始筹建的。最早我们厂职工只有12名复员军人和几位模型厂的老员工。这一点人当然不能保证正常生产,于是我们想到了招工。

可能是因为模型厂最早就是从上海内迁来的缘故吧,招工时我们首先就想到了上海这个城市。于是,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在上海租了一个小宾馆开始招工,没想到却报名踊跃。原来,由于上海人多工作不是很好找,合肥当时远不及上海,但也毕竟是省会城市,若不到合肥的话会可能到更差的地方,再加上合肥离上海也不是太远。于是不少上海青年都来报名了。因此,合肥轴承厂虽不是上海内迁厂,却胜似内迁厂,百分之七八十的员工都是上海人,官方语言是上海话,甚至于合肥本地职工都被我们同化了。

上海工人师傅们的到来,的确给当时闭塞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相对落后的合肥人带来了大都市生活新气象,也给工厂区周边乃至整个合肥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在穿着和饮食上。那时的工厂区大部分人说着上海话,穿着白衬衣、花裙子,真是花枝招展。

因为厂区里大部分是上海人,而合肥话与上海话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所以一开始时还闹了些笑话呢。有个合肥人到一位上海老阿婆摆的茶水摊买水喝,合肥人:“我要喝茶。”上海老阿婆:“阿拉听勿懂。”一连说三遍我要喝茶,她都是听不懂。合肥人急了:“我弄你二爷(合肥粗口土话),合肥人就该死啊。”老阿婆好像听懂了:“噢,侬要七开水呀,一分钱两杯。”合肥人事后对别人说:“我好好讲,她听不懂,我一‘抽’(合肥土话‘骂’)她就听懂了。”还有个合肥人到上海人家里去作客,上海人叫他喝酒,合肥人学着上海人说:“这个,阿拉‘不照’(合肥土话,相当于上海话‘勿来赛’)”,这合肥话夹着上海话,引得酒桌上的上海和合肥人一齐哈哈大笑……

合肥轴承厂老厂门

巨大轴承全国罕见

年6月合肥轴承厂开工建设时,《安徽日报》是这样描述合肥轴承厂的,“规模巨大、年生产五万套各种规格精密轴承的合肥轴承厂,拥有保持器、冲压、热处理、磨工、车工、钢球、装配、滚柱、拔丝、校样等十几个车间。今年第四季度部分建成投入生产,年全部建成投入生产。那时这个工厂生产的轴承完全可以满足我省动力机械工业生产的拖拉机、汽车、发电机、电动机、排水机等传动部分的需要。”

要想达到如此大的规模,除了要有工人外,没有过硬的技术也是不行的。于是厂领导决定,抓紧时间让这些员工学习技术掌握生产本领。年9月11日,十几个老员工被送去位于东北辽宁瓦房店的中国第一轴承厂学习,我们中的费志金和郑克维当时就被派去了。派技术人员出去学习,这在当时的工厂中还是不多见的。

在辽宁瓦房店的时间里,十几个年轻人潜心学习轻工、模具工、锻造等等,积累了生产经验,掌握了轴承生产的技术。3个月后,这群人学成归来,成为了合肥轴承厂的技术骨干。而这一次的外出学习,也决定了轴承厂将来的发展格局。

轴承虽然不起眼,也很常见,但它被誉为“机器的心脏”,可见它在机器设备中的地位。我们一辈子都在生产轴承,大部分都是比较普通的产品,印象中最深的就是我们曾经生产过直径2.2米的大轴承。

年,我们厂接到淮南煤矿的一个订单要求——生产直径2.2米的大轴承。而生产直径这么大的轴承,不讲在省内没有过,在国内也是极为罕见的。轴承对精密度要求极高,以秒为计数单位,生产工序也十分复杂。化验、爆破、高压、软磨……每一道都十分讲究,不容有失。这样一个大型轴承,生产难度可想而知。

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一开始我们也犯了难。这么大的没做过呀。但我们想“啃下这个大骨头”,于是全厂优秀工人全部上阵,因为这么大的直径,好些模具没法使用,工人们就用手工方法一点一点去打磨……其中的辛苦自不必说。经过多日的生产研究,终于自力更生、土法上马成功制造出了直径2.2米的大轴承。

合肥轴承厂加工的轴承

供不应求的“机器心脏”

合肥轴承厂效益最好、生产最红火是年到年这十年时间,究竟是火到什么地步呢?当时新华社的报道这样说:“安徽省合肥轴承厂年将五个品种、二十三万多套轴承投放国际市场,获利七十四万元,年将扩大到九个品种、六十三万五千套,努力为国家赚取外汇。我们厂的轴承远销海内外20多个国家,在国内更是十分紧俏。”

最能表现“红火”的一个事情,年的时候我们厂一位科长老家农村干旱很厉害,老家人背着花生、大豆一大堆土特产来找我想弄个轴承制抽水机回家抽水灌溉。因为当时市场经济刚开始发展,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东西。但其实那科长也不能弄到轴承,于是就找到当时生产科的费志金主任,让他帮忙弄一个轴承。费主任说轴承供不应求,多出来的一个都没有。最后想了个办法,用零部件次品临时装了一个起来,送给老家人带回去了。这从中可见当时我们厂的轴承有多紧俏。

轴承装配车间

公交站牌承载的记忆

年到年的这一段时间,不光是生产热火朝天,工人的精神生活也极为丰富。在那个年代,我们厂的经济效益最好,工人的福利也最好。在机械行业,我们厂工人的奖金在合肥地区是排第一的,纺织厂、印刷厂等等也不如我们,他们的工人都羡慕我们。

礼拜天工人们去看露天电影,去篮球场打球,去俱乐部跳舞、溜冰,活动十分热闹。当时,厂里面还有幼儿园、俱乐部、小吃部等等。那时候,我们还有职工运动会,每年由周边几个厂组织的联谊演出,我们厂都是表现最突出的。

只是到了年4月,像大部分工厂一样,合肥轴承厂改制了,老合肥轴承厂永远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沧海变桑田。当年进厂时的小年轻已霜染鬓发步履渐缓,老合肥轴承厂也渐渐成为远去的记忆,原来厂房林立、机器轰鸣的工厂,早已变为高档住宅、静谧小区;原来荒郊野地、田园风光,也已变为繁华闹市、城市中心了。

如今,凭借历史的光环,公交站牌上“轴承厂”三个字上仍保留着,她承载了轴承厂人太多思念与回忆……

厂办大楼

声明: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欢迎







































308治疗白癜风
安全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xsbzo.com/jbbk/16381.html
热点排行
浅谈先天性心肌梗塞

浅谈先天性心肌梗塞,心肌梗死症状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心肌梗塞饮食注意事项

心肌梗塞的饮食注意事项,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主要并发症,合理的……【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浅谈先天性心肌梗塞

浅谈先天性心肌梗塞,心肌梗死症状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