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27日,来自美国犹他州大学的NassirF.Marrouch教授代表其研究团队,在年欧洲心血管年会(ESC)上报告了CASTLE-AF研究的结果,相较于常规治疗,左室功能不全合并房颤患者使用导管消融术的临床获益更多。
该研究入选了名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或持续房颤,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术,另一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其他入组标准还包括,对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失败,不耐受或不愿服用;纽约心功能分级≥2级;且已植入具有家庭监护功能的心律转复除颤器进行一级或二级预防。研究的主要终点为复合终点,包括全因死亡率和因心衰恶化住院。次要终点包括全因死亡率,因心衰恶化住院,脑血管意外,心血管死亡等等。
研究结果显示,经37.8个月的随访后,实行导管消融术的一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28.5%,使用常规治疗的患者为44.6%,风险下降了38%;全因死亡率下降了47%;因心衰恶化住院下降了44%。而心血管死亡率的下降则达到了51%。亚组分析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25%的患者比25%的患者获益更多。
基于上述结果,主要研究者NassirF.Marrouche教授认为,与常规治疗相比,导管消融术能够降低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因心衰恶化而住院的患者比例。
在随后的讨论环节中,来自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C.Blomstrom-Lundqvist教授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解读,认为该研究中导管消融术对于LVEF的改善非常显著,可能是临床终点获益一个重要原因。另外,由于该研究中的患者相对「年轻」,平均年龄64岁,相对心功能「较好」,59.1%%的患者纽约心功能处于II级,心功能处于III级的患者约占38.8%,IV级患者仅占2%左右,处于长期(1年)持续性房颤的患者不到30%。因此,他强调对于心衰合并房颤的患者应在早期行导管消融术的时机,并应结合之前的研究一起来选择合适的患者群。
推荐阅读
年欧洲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诊疗指南
术前停华法林患者死亡,「围手术期抗凝」究竟怎么抗
房速室速室上速,分辨秘籍在这里!
PCI前双抗预处理这6大常见问题不可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