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一句古话:“中药洗脚,胜吃补药。”
每天若泡脚15分钟就能发挥保健作用,如把双脚浸入到4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中,约15~20分钟后头痛会明显缓解。这是因为双脚血管扩张,血液从头部流向脚部,可相对减少脑充血,从而缓解头痛。对于感冒发热病引起的头痛,热水泡脚还有助于退热。如果在泡脚同时能不断用手按摩涌泉穴及按压大脚趾后方偏外侧足背的太冲穴,还有助于降低血压。并且,经常坚持中药泡脚足疗的应用范围很广,风湿病、脾胃病、失眠、头痛、感冒等全身性疾病,截瘫、脑外伤、中风、腰椎间盘突出症、肾病、糖尿病等大病、重病后的康复治疗等等都包括在内。
冬天许多人会感觉到手脚冰冷,其实是血液循环不畅通的关系,用热水泡脚可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可以舒缓疲劳,改善睡眠,也难怪热水泡脚成了民间延续至今的家庭保健方式。另外,在中医理论中,泡脚还有益于其他全身性的疾病,比如说风湿、关节炎、感冒等常见疾病,只要坚持每天泡脚,可以起到减缓症状的保健作用
泡脚——功效1促进血液循环
从医学理论上来说,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负担却最重。因此,脚部的血液循环极差。通过热水泡脚可以改善脚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环。
2改善睡眠
用温度达43℃的热水泡脚30分钟,可以刺激机体的神经和毛细血管,降低血液的乳酸,从而改善睡眠,消除失眠。
3防病治病
不同的药物,通过水煎后泡脚,可以让药物在水的温热作用下通过脚部的肌肤渗透传达到体内,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4缓解头痛
由于脚部与体内的众多经络相连,且经络与头部相连,在40℃的热水中,可以让脚部的血管扩张,刺激经络,引血下行,从而起到减轻头部血管压力的作用。
泡脚注意事项:
①水温
水温最好控制在42℃左右,水量要没过脚踝,这样泡脚水中的中药成分才能渗透到脚踝。
②泡脚时长
泡脚时长要控制在15-25分钟。时间过长会导致体内血液流向下肢,导致心血管超负荷,时间过短,泡脚中的中药成分还未渗透到脚踝发挥作用。
③泡脚时间
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其会影响体内胃液消化的吸收。长期以往,容易导致人体营养不良。
④胃部状态
胃部过饱或过饥都不宜泡脚,容易导致全身血液循环加快,出现头晕不适等状况。
⑤特殊人群
例如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压、经常头晕的人,都不宜用太热的水泡脚或长时间泡温泉。容易导致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增加发病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