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学术高峰论坛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5327544.html
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透析疗法可替代肾脏的排泄功能,但不能替代其内分泌和代谢功能,血液透析(简称血透)和腹膜透析(简称腹透)的疗效相近,但各有其优缺点,在临床应用上可互为补充。当血肌酐高于μmol/L,或非糖尿病患者eGFR10mL/(min·1.73m2)、糖尿病患者eGFR15mL/(min·1.73m2),且患者开始出现尿毒症临床表现,经治疗不能缓解时,应选择透析治疗。在此前应让患者做好思想准备,对血透、腹透或肾移植做出选择。
1.血液透析血透前2~3月,应预先建立动静脉内瘘,位置一般在前臂,选择桡动脉或肱动脉与头静脉吻合,使前臂浅静脉“动脉化”,作为长期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一般每周血透3次,每次4~5小时。在开始规范血液透析后,贫血和尿毒症症状可逐渐好转,如能坚持合理的透析,不少患者能存活20年以上。但血肌酐和尿素氮不会下降到正常水平,肾性骨病也可能在透析后仍会有所发展。
2.腹膜透析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疗法(continuousambulatoryperitonealdialysis,CAPD)最为常用。腹膜透析操作易掌握,设备简单,安全有效,且可在家中自行操作,适用于绝大多数患者。目前多数CAPD剂量为每次2L,留腹4~6小时,白天交换3~4次,夜间交换1次,留腹12小
时。CAPD对尿毒症的疗效与血液透析相同,但在保存残存肾功能方面
优于血透,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也较好。此外,CAPD医疗费用也较血透低。CAPD特别适用于老人、有心血管合并症的患者、糖尿病患者、小儿患者或做动静脉内瘘有困难者。等待肾移植的患者也可做CAPD。
3.肾移植成功的肾移植会恢复正常的肾功能(包括内分泌和代谢功能),可使患者几乎完全康复,相比于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更佳、维持费用更低、存活率更高。但肾移植后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抑制排异反应,常用的药物为糖皮质激素、环孢素、硫唑嘌呤和(或)麦考酚吗乙酯(mycophenolatemofetil,MMF)等。因单一的免疫抑制剂无法完全抑制或防止免疫应答的各个机制,因此需要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据文献报道,移植肾的一年存活率约为85%,五年存活率约为60%。HLA配型佳者,移植肾的存活时间较长。接受肾移植患者,第一年死亡率约为5%。肾移植后要使用大量免疫抑制剂,因而并发感染者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增加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34%